警惕,网络时代的孩子注意力匮乏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很多家长和教师都在埋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听讲走神,不能静下心来写作业,周围有一点动静就能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走。更大的问题是他们不能专注持久地思考问题,他们的思维似乎是碎片状的、间歇式的、随机的。不但中小学教师有这样的反映,高校教师也发现学生常常如此。这类现象过去也有,但是于今愈烈。为什么?因为如今整个社会气氛就是快餐化的、浮躁的,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注意力不集中已经常态化了,尤其是我们的孩子。所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警惕网络时代孩子的注意力匮乏症。

      可怕的心灵多动症

      以互联网为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有一档节目,是个二人对谈节目,其中一个主持人吴伯凡先生说,他不开微博,是因为恐惧,害怕被微博绑架,微博成瘾和烟瘾一样麻烦。然后两位主持人就开始分析微博产生的影响,他们认为,如今新闻已经成为消费品,许多人对网上信息有一种饥饿感,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多是碎片化的。这些信息像成群马队从人的头脑中踏过,让人感觉头脑似乎很充实,其实思想的土地已经寸草不生。这些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会改变我们的感知方式、心智模式,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表达,甚至重塑我们的大脑,脑细胞的结构也可能会因此发生变化。

      两位主持人的谈话很有启发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们谈到的“注意力匮乏症”。吴先生说:“当信息不缺乏的时候,注意力就会缺乏。”这话很深刻。互联网技术造成的一个结果是,我们不再需要寻找信息,我们每天的阅读只是浅浏览。信息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标题化”,因为信息海量,光是这些标题,就已经把我们脑袋塞满了。很多人已经无法坚持看完500字以上的文章甚至8行以上的文字。这就是说,他们的注意力已经碎片化了,随时在跳跃和转移。吴伯凡说,这种心理状态发展下去,就会造成精神分裂,无法持续关注一件事情,正是精神分裂病人的早期症状。

      从教学活动来看,有些学生头脑里活动着的实际上是一些信息碎片流,完全不得课堂要领,用教师的习惯语言来说,他们是“不能进入学习状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这种学生会越来越多,甚至可能形成“新潮一族”,这对教育教学将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今后的教育,必将越来越深地陷入教育者与周围环境争夺学生注意力的大战之中,要打赢这场战争,会越来越艰难。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的发展对于人类智慧进步来说,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比如云计算),但是具体到人,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却使人们日益变成“消息灵通的傻瓜”,让脑袋成为一个个“信息垃圾站”。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努力减少这种浅薄的“新人类”,这方面的研究,大有可为。

      碎片信息与精神分裂

      国外一个调查很有意思。调查者把一些上网成瘾的人集中在一起,24小时监控他们离开网络后的反应。调查显示,被监控者起初都较为平静,渐渐地开始在房间来回走动,情绪狂躁不安,甚至挠墙、砸墙,反应周期几乎与吸毒者无异。这种互联网上瘾症其实就是一种互联网“浅薄症”。

      诸葛亮有句名言:宁静以致远。反过来就是,浮躁则短视。如果在微博上随便截取24小时的内容打印出来,如果这些内容由同一个人所发表,整体上看,很难说此人精神是正常的。精神病人的病态思维,正常人也会有,比如我们常说的胡思乱想、浮想联翩、意识流可能都跟精神病症状很接近。正常人的思绪纷纷和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区别在哪里?第一,正常人乱在脑子里,不说出来,精神病人则什么都捅出来;第二,正常人虽然也会胡思乱想,但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在一段时间里思考同一个问题,拿出切实的思维成果,精神病人做不到这一点。正常人还可以把自己的纷乱思绪进行梳理、整合,精神病人的思维是彻底“发散”的,有兵无帅。

      然而正常人与精神病患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有些人的状态在这二者之间,而在当今时代,这种中间状态的人有增加的趋势。这种现状和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不能让大脑成为“信息垃圾站”

      心理学家称,人一天中的念头最多能达到上万个,但其中大部分念头是毫无用处的。就是说,你的大脑由于你每天管理不善,开了太多的窗口,最后发现一天下来,什么事情都没干。而你消耗了巨大的能量,觉得特别累,这叫无所事事的忙碌。我们的大脑如果陷入这种状态,那就该查杀一下你的“病毒”了。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如果你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活得特别累,那你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大脑该“杀毒”了。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总是单向思考,只想从外部获得时间,比如希望上级减负,孩子更省心,或者自己加班加点,等等。虽然这种思路也有道理,但毕竟这是“一条腿走路”,而且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总是显得没底气,这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掌握了。更加有效的方法应该从自身出发找原因,比如在节约时间上下工夫。人家讲课需40分钟,我用20分钟讲完了,剩下时间干什么,我就能做主了。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算太困难,只要下工夫少说废话(清除病毒)就行了。所以,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大脑每时每刻都在生产垃圾,我们要及时发现,迅速清理。哪怕你只把那95%的无用念头减少到75%,也已经节约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此,你不可能没有成绩,而且你会活得更轻松、更快乐。这个道理,讲给孩子听,他会终生受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