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我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效应研究

作者简介:
陈治国,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李红,博士,新疆农业大学商贸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李成友,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和计量经济分析。

原文出处:
产经评论

内容提要:

建立状态空间模型来揭示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传导效应,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时变参数,发现1978年以来我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效应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流产业转型期提高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传导的正弹性效应、发展物流业的路径选择。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02 期

字号:

       一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入“物流”概念以来,物流业经历启蒙阶段、起步阶段、加速发展阶段,进入当今“趋规范化”转型阶段。物流业与诸多产业存在较高耦合度,其发展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产业结构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目前物流业市场继续细分,物流业与制造业、金融业、商贸业等产业的关联在深化,物流业平台从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物流业资本市场趋于高活跃层次,物流业范围也从地区向国际市场延伸,物流业越来越高的服务水平正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的发展活力,甚至被喻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全球开放环境下,随着我国统筹城乡商贸体系的建立和深化,物流制度、物流技术及物流组织联合效率进一步提升(姚书杰,2012)[1]。

       基于物流业景气指数(LPI)的分析表明,我国物流产业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并蕴含着极大的发展价值。如何认识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传导效应如何?本文拟建立状态空间模型来研究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传导效应。

       二 文献回顾

       我国流通业自1978年被激活以来,发生了多方面的重大变化(刘国光,1999)[2],主要表现在:流通主体呈现多元化,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流通主体超过公有制流通主体,成为流通主体的主角;除少数物品流通管制外,几乎所有商品实现了市场上自由交易与流通;流通经营业态格局由单一业态转变为多种业态并存;流通投资出现多渠道;流通市场得到了充分细分和深化;流通网络去垄断化等。进入21世纪以来,流通业的发展空间又被大幅度释放,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国际、国内贸易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流通业的巨大需求空间,城市化的推进更是把流通业的地位推上新的高度,流通效率与密度经济存在明显正向关系(晏维龙、韩耀和杨益民,2004)[3]。

       物流从传统流通业中独立出来后,迅速成为与商贸流通业互动发展的统一体,属于物流产业范畴。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物流产业的发展轨迹反映出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脉路。物流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根本点在于能够节省交易费用,内在表现主要是在社会化分工和世界分工的催生和引致下,又能够促进社会分工(杨三根和段钢,2005)[4],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其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经济发展。

       关于物流业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王之泰(1981)[5]在1980年代初就从利润源角度指出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其能以一个新的领域来驱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荣朝和(2011)[6]从物流时空价值视角,论证物流可以耦合理顺经济的时空结构和时空秩序,进而通过有效处理时空硬约束来塑造企业的时空配置与战略整合能力,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取得经济效益。田刚和李南(2009)[7]从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切入,指出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受制于落后的物流技术,并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表现出了东部增长最快、西部增长明显、中部增长最慢的态势,而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态势反过来证明了物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吴勇、冯耕中和王能民(2013)[8]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业模式下的物流运作效率来揭示物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超高优势。李学工(2003)[9]从物流产业的高关联度角度揭示出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因子。

       有关物流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方面,赵立波(2012)[10]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物流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双向因果关系,指出物流业要发挥经济驱动力就必须通过经济发展来消除物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尼效应。周君(2006)[11]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结合边际、弹性分析法论证了区域物流单位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额度和变化规律。李全喜、金凤花和孙磐石(2010)[12]利用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物流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两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刘维林(2011)[13]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关联及耦合结构,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实证研究指出两者存在自适应调节机制,且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存在长期拉动作用。戴志敏、郭露和何宜庆(2013)[14]运用集聚理论和计量经济改进模型揭示出物流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扩散和辐射效应。

       以上研究没有动态化地揭示出物流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本文拟建立状态空间模型,通过估计时变参数揭示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传导效应,并对物流业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 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1.指标选取

       由于货物周转量能够有效体现货物在时空转移中的要素,即货物流通过程中的“流体”、“流量”、“流程”、“载体”四大要素(王小叶和洪国彬,2007)[15],采用货物周转量作为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现了指标选取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同时,选取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经济增长。

       2.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1978年以来我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效应,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为了尽量克服变量的异方差性,对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货物周转量都取自然对数,用表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表示货物周转量。

       (二)实证检验

       由于选取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货物周转量都属于时间序列,为此分析前先进行平稳性检验。

       1.平稳性检验

       运用Eviews6.0软件对国内生产总值和货物周转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表1结果表明,水平序列的ADF统计量的值均大于临界值,水平序列都是不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一阶差分序列的ADF统计量的值都小于临界值,即两变量都为一阶单整,因此满足对相关变量做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