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结构与族群差异  

——基于9省(市、自治区)12所高校的调查

作 者:

作者简介:
卢守亭,洛阳理工学院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师,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副教授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国家认同作为公民对国家政治权力和统治权威的认可、接纳与忠诚,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调查结果表明,不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认同标准普遍很重视,并有着强烈的国家自豪感,其中,对公民标准的重视程度高于族群标准,文化自豪感高于政治自豪感。均值检验和回归分析显示,年级等社会性教育因素对其国家认同的影响超过性别等先赋性客观因素,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其国家自豪感显著下降。积极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革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极为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国家认同作为公民对国家的政治权力和统治权威的认可、接纳、服从、忠诚,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国家认同状况对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借助课题组对全国9省(市、自治区)12所高校大学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和探讨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结构及族群差异问题,对促进大学生国家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民族团结教育,提升其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国家认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并提出了不同的测量方法。Doeley和Silver的研究用“具体领域自豪感”(是否为国家的某个方面感到自豪)来估计国家忠诚[1]。Hjerm却更侧重于“内隐测验”,通过一系列的认同标准“重要性”(是否感到国家的某一方面对于成为一个国人很重要)来反映不同的归属倾向性[2]。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nterna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me)则分别从“认同标准”和“国家自豪感”两方面来建立量表测量国家认同。学者们以该调查数据为基础并借鉴、吸纳已有成果,进一步将认同标准细分为“族群认同标准”和“公民认同标准”两类,将国家自豪感细分为“政治自豪感”和“文化自豪感”两类。

      研究者对国际社会调查项目数据的分析表明[3]:(1)美国公民的认同标准重要性均值分别为:族群2.85,公民3.71;国家自豪感均值分别为:政治自豪感2.96,文化自豪感3.41。日本分别为:2.98、3.12和2.46、3.2。世界平均水平依次为:2.74、3.42和2.45、3.08。(2)无论在公民标准还是传统标准的重要性上,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等,都会影响个体对国家认同标准的判断。另外,人们对两种标准的重要性程度的判断也有显著差异,总体上看,公民标准得分更高。(3)性别、受教育水平、年龄等,对个体的国家政治自豪感和文化自豪感也均有显著影响。总体来看,人们对国家的政治自豪感要显著低于对国家的文化自豪感。以上研究为本文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证参考。

      二、数据与样本

      本文所用数据源于课题组于2013年对全国9省(市、自治区)12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问卷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个人社会特征、家庭状况等;二是学业与学校生活状况;三是国家认同量表,其中包括:(1)客观量表——国家认同标准重要性量表,由祖先、出生地、生活地、生活习惯、国籍、会讲汉语、尊重体制和自我感觉8个题目构成,根据已有研究,将前4个题目定义为“族群标准”,后4个题目命名为“公民标准”。(2)主观量表——国家自豪感量表,由民主、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公平、科技、体育、文化艺术和历史9个题目组成,根据已有研究,将前5个题目定义为“国家政治自豪感”(national political pride),后4个题目命名为“国家文化自豪感”(nation-cultural pride)。所有题目均采取李克特量表5点计分。每个维度所包含的题目的分数求算术平均数,即可获得该维度的总分,分数越高,表示“标准重要性”或“自豪程度”越高。

      本次调查采取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由调查员将问卷发放到被调查对象手中,尽可能按“当场完成,当场检查,当场收回”的方式完成。共发放问卷1134份,收回有效问卷1088份,回收率95.94%。有效样本中,男性396人,占36.4%;女性692人,占63.6%。专科生186人,占17.10%;本科生902人,占82.9%。大一442人,占40.70%;大二195人,占17.96%;大三364人,占33.52%;大四85人,占7.83%。理工类410人,占37.68%;文史类656人,占60.29%;艺术类22人,占2.02%。汉族729人,占67%;少数民族359人,占33%。来自民族地区370人,占34.04%;非民族地区717人,占65.96%。来自城市244人,占22.43%;镇228人,占20.96%;农村616人,占56.62%。

      数据处理与分析,由SPSS 20.0(中文版)协助完成。

      三、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

      (1)整体状况

      从客观方面看,大学生国家认同标准重要性平均得分为4.15,与得分中点数“3”之间进行单样本T检验,t值为59.770,df为1086,p<0.01,(见表1)表明大学生国家认同标准重要性得分都高于中点数“3”,居于“重要”与“非常重要”之间,且具有统计的显著性。

      从主观方面看,大学生国家自豪感平均得分为4.04,与得分中点数“3”进行单样本T检验,t值为43.33,df为1086,p<0.01,(见表1)表明大学生国家自豪感也都高于中点数“3”,居于“自豪”与“非常自豪”之间,并具有统计的显著性。

      从民族属性看,汉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标准重要性平均得分为4.14,少数民族为4.18,均值检验结果显示,F=1.267,df=1,p=0.261>0.05,(见表1)表明尽管得分上少数民族大学生稍高于汉族大学生,但不具有统计的显著性。汉族大学生国家自豪感平均得分为3.98,少数民族为4.15,高于汉族0.17,均值检验结果显示,F=10.251,df=1,p=0.001<0.01,(见表1)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自豪感高于汉族大学生,且具有统计显著性。

      

      由上述分析可见,总体来看,大学生对国家认同标准普遍很重视,并有着强烈的国家自豪感,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国家认同标准方面与汉族大学生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国家自豪感方面却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