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关键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倪邦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社会学、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等,北京 100089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把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传播于青年并推动实践的过程,需要了解青年所思所想所需所求。现实生活中,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常常面对社会蓝图与现实感知落差、长远目标与当下诉求不吻合、社会问题对社会蓝图的冲击等问题。要增强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必须针对问题有效说服;必须关注青年分化、分层的现实特征,采取分层分类分重点的传播策略;必须倡导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价值导向,尊重并引导利益导向。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5 年 03 期

字号: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将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传播给青年,使其理解、认同、接受,进而付诸实践的过程。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是一种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综合现实需求、使人们尊崇并为之奋斗的价值目标。然而,由于社会发展阶段、人自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等因素的制约,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所倡导的理想状态与现实并不一定完全吻合,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创造并共同维护和遵守。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引导青年正确认知、正确践行。本文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的理想图景和社会蓝图与社会现实和青年期望之间的关系,试图探寻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途径。

      一、社会蓝图与现实感知的落差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既会因青年受众的接受心理机制而受到影响,也会因青年受众的接受社会机制而受到影响。接受心理机制主要是指主体在接受活动中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当下的心理状态对接受所起的影响作用及其内在联系。接受社会机制是指接受主体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开展接受活动,会受到社会关系其他主体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社会价值观念、他人评价和社会评价、社会角色意识等[1]。同时,马克思主义传播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社会蓝图与现实图景相对照的认知和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构建的社会愿景与青年的现实感知之间的契合程度,将对青年受众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产生重要影响,最终决定青年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接受程度、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程度和实践行为。

      然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现实与美好愿景的差距,诸如长远目标与当下诉求不吻合、现实社会问题对理想蓝图的冲击等。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长远目标与当下诉求不吻合

      我们党为未来中国构建的社会蓝图和设定的长远目标,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实现中国梦的光荣使命历史地落在了当代青年的肩上。当代青年一定要深刻认识中国梦的内涵,为实现这个国家、民族和自己相一致的梦想而努力拼搏、不懈奋斗。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将贯穿当代青年成长发展全过程,为当代青年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提供良好条件。当代青年,既是实现中国梦历史进程的参与者,也是分享者。中国梦给了当代青年梦想成真的机会、人生出彩的机会、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这种难得的历史机遇,必将为广大青年的成长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舞台[2]。中国梦构建的社会理想和长远目标是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正确指向。与此同时,应当看到,当代青年既关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和个人的成功。他们在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更期望这种社会理想和价值直接作用于自身发展。

      当代青年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深切感受到腐败现象和不公正现象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青年希望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保障,希望建立起完善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希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法治理念真正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实现社会的公正、政府的清廉和政治的清明。

      当代青年感受到社会进步,但更渴望机会平等和发展空间。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整体进步并不能掩饰局部不足,局部不足则让身处其中的青年容易产生相对剥夺心理,难以体会到社会进步带来的普照阳光。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课题组调查的结论是,国家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3]。青年面临着教育、就业、住房、成家等各方面的压力。“两个一百年”的理想图景本来就蕴含着在社会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给予青年通过自身努力和公平竞争来获得较充裕的发展空间的承诺;但现实却让这种承诺难以全部兑现,他们的现实困难和当下诉求与理想图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他们对最关心的教育、就业中机会平等的渴望异常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政策和社会支持来缓解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如何帮助青年解决这些思想上的困惑和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社会问题对社会蓝图的冲击

      社会理想和社会蓝图,对社会成员、政党、民族、国家都非常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构建了宏伟的社会蓝图: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质上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政治方面,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多样,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早日建成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在文化方面,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建成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收入分配、住房、教育等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在生态方面,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给人们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活环境。

      实现这种社会蓝图,需要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极大超越。当前我国还存在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是实现社会理想蓝图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但它必然又会对社会蓝图的实现带来困扰和制约。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双重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民生问题的欠账、腐败的滋生、青年自身面临的社会境遇等都客观地存在着。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但一些别有用心者把它归咎于我们的指导思想和所选择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被贴上负面标签,对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带来了消极影响。部分青年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的原因在于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较大落差,来自于现实社会问题对我们党构建的社会蓝图的冲击与侵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