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一个社会与青年共赢的重要话题

作者简介:
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问题、社会工作;郑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治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王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

原文出处:
青年探索

内容提要:

青年从来是一个与民主议题紧密联系的群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涉及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社会政治民主,另一个是青年成长发展。从政治民主和网络社会的理论视角分析可知,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对青年,对社会政治民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实现了青年政治参与的主体地位,给社会民主进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网络的隐秘性赋予了青年政治参与充分自由,推动着“自由、平等”等社会价值的建设;网络参与的快捷化使青年的社会活力得到充分展现,是对党中央“解放社会活力”倡导的具体落实;网络内容的丰富与参与动因的复杂推动着青年的政治成熟,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环境的良性发展。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社会与青年共赢的积极社会现象。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5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13.5;D6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4)06-0005-07

      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4.06.001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手机等通信与传播“新武器”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渗透到并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思维。《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指出,基于网络而兴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广的最强势媒体。新媒体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领域,互联网催生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青年,占据了网民群体中的多数席位。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39岁以下网民在全体网民中的比例达80.9%,①也即在所有网民数量中,青年占绝大多数。青年的探索性、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以及充满活力等特点注定使其成为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主体力量。

       青年与政治的关系不仅是青年发展问题,更是社会政治稳定和创新的重大议题。事实上,青年这一概念本身就与包括政治参与在内的社会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政治参与”一样,“青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结果,是一个现代社会性的概念。从没有“青年”的“仪式时期”,到培养有用的成人的“教育时期”,再到将其视为独立主体的“现代青年时期”,人类社会对于青年社会本质的认识,以及由此而致的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②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社会民主的发展进程中,青年越来越成为活跃的群体。随着网络技术向人类政治生活领域的渗透,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提升了。对青年群体而言,网络赋予其更平等、更自由的参与地位和资格,彻底改变了青年政治参与的边缘化状态。所以,从本质上说,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涉及两个关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一个是社会政治民主,一个是青年的成长与发展。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社会的又一个麻烦,还是社会发展的又一个进步?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对青年自身,对社会到底有什么意义?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社会建设的实践层面,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都不仅对青年自身成长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政治价值传承,关系到“中国梦”的愿景,关系到十几亿中国人的未来与发展。民主政治与网络社会理论是近几十年兴起的新型社会理论,也是观测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最重要的理论视角。从这两个理论视角看,网络社会赋予了青年在民主政治参与中的新角色以及在社会中的新位置,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青年与社会共赢的社会现象,具有特别的积极意义。

       一、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实现了青年政治参与的主体地位,给社会民主进程带来了新的生机

       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以青年为主体、网络为平台的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民主社会的发展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最为广泛的社会基础,而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公民参与。卡罗尔·佩特曼(Carole Patemane)的参与和民主理论将民主参与归结为三个结果:提高个人自由价值、所有的人可平等地服从法律和整合功能,并将民主参与的功能定位为教育,她强调全民的参与,强调个人自由价值与政治参与的教育功能,③这无疑更本质化地将个体与社会有机地连接起来,对青年群体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青年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群体,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为青年的成长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青年也有了更多的机会能够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社会发展进程。但青年毕竟是一个发展中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群体,青年群体自身充满矛盾性,他们试图努力融于现实社会,又时时刻刻企图变革现实、改变社会;他们一方面代表着社会的未来,一方面又没有确定的未来。这使得他们在社会政治领域里人微言轻,很难成为社会政治活动的主体。唯有在网络社会,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是一台可以上网的网络客户端,如电脑、iPAD、手机等。在网络上,不论性别、年龄、职业、贫富,也不管学历、政治背景、家庭情况等,所有的网民都具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机会和权利。这不仅避免了现实社会中的金钱政治、权力政治等不良现象对青年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赋予了青年真正的主体位置,保证了在这一过程中,青年自由、平等、能动、积极的参与状态,最大限度地展现了青年的政治作用和价值,这是青年在现实社会里很难获得的。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在“网络对自己的影响及上网动机”的调查中,2940个样本中的61.4%选择“丰富知识”,53.5%选择“提升思想境界”,47.6%选择“愉悦身心”,26.8%选择“提升政治地位”,这可以看出,政治地位的提升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重要结果和动机之一。④

       按照参与民主的理论,真正的民主应该是所有公民直接的、充分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民主。这恰恰与青年追求自由、平等,渴望社会参与和实现的社会本质高度一致。青年是社会上发言权较少的群体,青年文化是青年群体发出声音、影响社会的唯一途径。因此,青年文化具有强烈的表达意愿和参与诉求,是最具强烈参与诉求的亚文化。但文化表达的间接性与青年的社会特点相结合之后,赋予了青年文化自身的矛盾性,故青年往往会使用反传统、反现实,甚至破坏性的表达形式来反映内在的、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新事物、新观念的追求,也表达着渴望平等的,以独立个体的社会身份参与政治,以及自己的意见和诉求能够得到重视和采纳的强烈诉求。可以说,青年对网络民主参与的拥护与热忱是青年发展性社会本质的表现。另一方面,主体性不仅是青年发展的命题,也是社会自由权利的重大命题。以青年的视角来看,随着青年观念的现代化建构,从青年的未来劳动价值到青年权利主体的浮现,从青年权利主体地位的确认到青年权利主体概念的深化,网络政治参与赋予了青年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权利;以社会的视角来看,青年群体独立、直接的政治参与,意味着社会提高了公民的参与机会和能力,也实实在在地推进了政府工作中明确的我国民主建设的方向与目标——继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