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终于上了成都外国语学校,这是所名校,哈佛女孩刘亦婷就出自该校。该校每年有来自全省7000多名小学毕业生应考,只收1500人左右,竞争之惨烈,做父母的有深刻体会。儿子能进这所学校学习,我非常自豪。然而,进入中学后,儿子学习成绩节节后退,初一成绩由年级第10名退到年级第182名。我非常焦虑,几次和儿子谈话,分析原因,并提出找老师补课,但儿子都不同意。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干脆,顺其自然!于是,儿子每次考试后,不管成绩好坏,我都说“好”。我在耐心等待儿子慢慢适应中学生活,给他信任和宽松的环境。初二下学期,儿子的成绩开始好转,期末考试成绩年级第32名,班级第10名。中考,儿子顺利考上本校高中,并拿到了奖学金。 上高中后,儿子成绩稳定,每次考试都在班里名列前茅,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回顾走过的路,我的最大感受是:现在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学习都很上心,但是很多时候,父母退一步,孩子才有天空;父母放手,孩子才能高飞! 学会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我就告诉他:“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师让妈妈在你的作业本上签字,妈妈可以签,但不帮你检查作业。你的作业你自己检查,有错误而没有检查出来,第二天被老师批评,也由你自己承担。”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事负责,没有人能够为他做的事承担责任!整个小学阶段,我没有检查过孩子的作业一次,只要完成就行,一切由他自己做主,因为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前,老师发了许多卷子让学生做。那晚,儿子拿出卷子,一脸的痛苦状。我当即告诉儿子,卷子太多,没有必要都做,可以先浏览一遍卷子,看有没有比较难的。有,就将难题做一下;没有,就不用写了。儿子害怕第二天被老师批评,我说:“别怕,妈妈会与老师沟通的。”“真的?”儿子高兴地将难题挑出来做了做。此后,只要有类似作业,我都会与老师沟通,为儿子减负。因为儿子成绩好,平时学习认真,老师对此也不怎么追究。 小学阶段,儿子认为有些作业太简单,没有做的必要,所以经常不完成全部作业。对此,不是每个老师都不计较的,有的老师就找我谈话,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完成全部作业。我说,孩子不愿意做就别强求,强求他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会使他丧失学习兴趣的。我再三保证:如果孩子的成绩下降了,我决不怪罪老师。回家后,我就和儿子约定,如果考试成绩低于90分,就要完成全部作业。儿子为了不做作业或者少做作业,听课非常专心,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后来,大部分老师对他不爱做作业的行为也就接受了。 但是儿子上五年级时,有个老师认为儿子不做作业就是不爱学习,为此经常批评他。儿子的压力很大,也很困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个好孩子。 这个时候,我给了儿子支持。我告诉他:“你喜欢做科学小试验,写了很多有关科学试验的论文,喜欢读书,怎么会是不爱学习的孩子呢?你不仅爱学习,还非常优秀、非常聪明,会用自己的方法学习。如果老师只以你不写作业这事来判断你不是好学生,就大错特错了。但老师也是人,是人都会犯错误。你要相信妈妈,这事是老师错了,而你百分之百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我的话一扫儿子的困惑。谈话后,儿子懂得了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之后,儿子在谈到老师对他的不恰当评价时神情轻松,并没有耿耿于怀。 学会自我教育 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时,他的一个同学跳级到五年级去了。儿子回到家,怒气冲冲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可以早点读完小学?我的成绩比他好,我也要跳级!” 我理解他,他认为自己比别人学得好,别人能做到的事,为什么家长没有帮他做到?我平静地和他谈了那个同学的情况。那个同学的父母都是老师,为孩子跳级准备了近一年的时间,而我们没做任何准备,如果你要跳级,就要花时间学习落下的课程,而且跳级后的学习会很吃力,不像现在这样轻松。 儿子不理解,坚持认为他可以跳级并保持好成绩。看他这么坚决,我决定支持他,便到书店买了补课需要的书,然后找校领导谈了儿子想跳级的想法,校领导同意了。我又得寸进尺地提出,给孩子选择上课的自由,在这学期里,他喜欢的课就上,不喜欢的课可以不上,用来自己看书学习。 我的要求有些过分,幸好校领导开明,也同意了。儿子的积极性高涨,每天计划到学校上什么课。因为家离学校近,儿子上完喜欢的课后就马上回家,学习那些没有学过的课程。 儿子如愿跳级进入五年级,却并没有如鱼得水。一个星期后,儿子告诉我,他已经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回原来的班级了,他不跳级了!我差点晕倒,但很快镇静下来。我没有责备他,也没问他为什么回四年级,只是担心儿子回到原来的班级会被同学嘲笑。结果,儿子根本没想那么多,就像他从来没有提过跳级似的。 儿子上初中后,一天我问他:“那次跳级为什么你只待了一个星期就回来了?”儿子的回答让我大跌眼镜:“我以为五年级的作业少,没想到五年级的作业比四年级的还多,所以我就回四年级了。妈妈,你是对的,不跳级我更轻松。”原来如此。儿子,你的一个要求可把你妈折腾得够呛! “跳级事件”并没有在儿子心中留下阴影,却留下了他不愿意再按部就班上学的后遗症,他还是碰到喜欢的课才去上,不喜欢的就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