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现代性与资本逻辑:中国道路的传统现代性批判

作 者:

作者简介:
曹典顺(1966- ),男,江苏沛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哲学基础理论、社会哲学、文本文献学研究;张丽霞(1983- ),女,浙江新昌人,江苏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中心讲师,硕士,从事伦理学、政治哲学研究,江苏 徐州 221116

原文出处:
理论探讨

内容提要:

从现代性哲学诞生之时,人们就在质疑其合法性的存在。后现代性哲学的产生令这种质疑更为强烈。为此,我们将后现代性哲学产生之前的现代性哲学称之为传统现代性哲学。资本逻辑是与传统现代性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哲学表达,中国道路与许多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道路一样,就是要对资本逻辑予以瓦解。当然,瓦解不是消除,尤其是在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还没有到来,即全球化依然是资本逻辑化的当下时代,与中国道路相适应的哲学逻辑——中国新现代性,只能瓦解传统现代性。当下时代的资本依然处于资本逻辑能够创新的阶段,当今时代还不能消灭或取缔资本的存在。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0-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4)05-0072-06

       判断一部著作的价值与意义,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与自己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判断标准。按照当下中国的判断标准,马克思一生最为重要的著作或许不是《资本论》,但《资本论》的意义和内在理论,在当下的影响依然是重大的。因为,当今时代,不仅《资本论》所阐释的资本逻辑仍然有着生存空间,而且资本逻辑有着不同于《资本论》所阐释的创新内涵。按照《资本论》的主题思想理解,《资本论》亦可称之为《资本主义灭亡论》,即《资本论》详细阐明了资本产生、发展和灭亡的逻辑。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还没有后现代性哲学的产生,马克思哲学虽然和后现代性哲学一样,都否定现代性,但马克思哲学是要消灭现代性哲学,而从当下的后现代性哲学发展看,后现代性哲学并不想或并不能消灭现代性哲学,即后现代性依然从属于现代性哲学的时代。也正因如此,我们将后现代性哲学产生之前的现代性哲学称之为传统现代性哲学(亦称“传统现代性”)。纵观现代性哲学发展的历程,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都在根据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特色,探索适合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现代性逻辑。仅就中国道路而言,与中国道路相统一的中国现代性逻辑——中国新现代性,不仅批判地诠释着传统现代性,即瓦解着马克思所阐述的资本逻辑,而且令资本逻辑不断创新,以促使资本逻辑完成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从而退出社会历史的舞台。这就是说,准确阐释中国新现代性与资本逻辑的关系,寻找资本逻辑创新的最大可能性,既是因为社会哲学研究的需要,也是为中国道路健康发展探索可行路径的需要。

       一、资本逻辑:传统现代性的哲学根据

       传统现代性的现实性表达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无数的学者对其的论述,只能是一定意义上的阐释。正因为此,传统现代性是每一位学者都能分析一二的概念,也正是这个能够分析一二,每一位这样的学者又极易对其他学者的传统现代性理解产生怀疑和批判。从哲学思维的特点看,恰恰是因为传统现代性具有的宽泛边界,才导致了人们很难清晰诠释何为传统现代性的现象。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还不愿放弃对传统现代性的研究呢?究其根本,是源于传统现代性对社会建设的深度影响。也就是说,自从传统现代性传播到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之后,该地区或国家的社会建设道路就会受到现代性影响。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展看,与现代性相适应的社会发展道路即为资本主义道路。马克思认为,这种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必定要消亡的。为了论证资本主义道路必然会灭亡,马克思在诸多的著作和论述中阐述了资本的秘密,即“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资本不是物质的和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的总和,许多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只是看到了资本表明的功能,没有认识到资本真正的本质”[1]。据此,我们认为,包括现代西方思想家在内的诸多学者试图从概念辩证法的视域理解资本逻辑,只能是看到资本表明的功能,不能发现真实的“资本逻辑”,而真正的资本逻辑才是传统现代性的哲学根据。当然,资本逻辑并不是一开始就显示出消极的社会建设意蕴,相反,它在其开始影响社会建设之初,就显现出巨大的积极意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此的概括是,“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277。所以,准确表述资本逻辑,既是研究传统现代性哲学根据的需要,也是中国道路哲学探索不可回避和不容回避的重要哲学元问题。

       从资本逻辑表征的理论内涵看,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建设的哲学逻辑。百度百科介绍,资本就是“能够创造、带来新增价值的价值附着物”。百度百科的资本解释亦可称为通常意义上的资本逻辑,因为,无论学者还是大众,绝大多数人都认可这种解释。但这种表述显然是片面的和极易歪曲资本逻辑内涵的表述,因为,这种表述只是阐述了资本逻辑的经济意蕴,即突出和放大了资本逻辑的经济价值,把资本逻辑的经济意蕴误解为资本逻辑的整个理论内涵。实际上,资本逻辑是用来表征整个资本主义体制建设的哲学逻辑,根本不是所谓的经济逻辑,即只是具有经济意蕴,这可以从资本逻辑的两大理论内涵得以说明。其一,资本逻辑能够诠释资本主义社会建设的经济运行机制。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经济运行机制,即资本自我运动的机制,或者说,资本逻辑左右着整个资本主义运行体系的运行状况。比如,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不仅导致美国金融、经济等秩序动荡,还波及世界众多国家。从哲学意蕴上理解,之所以会出现次贷危机,就是因为资本逻辑的经济运行机能在起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资本逻辑”本身的“职能作用”,而不是作为“辅助工具”的所谓“推动作用”。理由很清晰,众所周知,次贷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数量急剧增加,即伴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不愿意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来获得融资,而此时国家恰恰又采取压缩信用规模的信用紧缩政策。总之,无论是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还是国家的信用紧缩政策,都是作为金融资本的资本本性的外化,是资本逻辑左右整个资本主义运行体系的体现。其二,资本逻辑能够诠释资本主义社会建设的政治运行机制。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有两大标志,即资本和自由,资本诠释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自由诠释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权力运行逻辑。马克思在论证资本逻辑存在的前提时提出,资本的运行离不开有能够自我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人的存在。在我们看来,马克思的分析与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是契合的,马克思理解的资本逻辑,实际上包含着资本和自由两大要素,或者说,资本和自由是资本逻辑本身的要素。针对作为政治运行机制的资本主义自由逻辑,不同的思想家设计着不同的政治运行机制,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的将行政、立法与司法三种权力分立的“三权分立”体制,黑格尔提出的王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有机统一的“国家权力”体制。不论思想家设计的资本主义政治运行机制怎样不同,但都是围绕权利与自由而展开的设计,所以,又可称之为西方资本主义自由政治体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