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研究的双重视角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如何阅读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尊重原著本意,还是片面强调自我解读,自我建构,这是关系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本质和当代价值的重大问题。尊重经典、学习经典、正确理解经典,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价值。

       一、历史视角、逻辑视角及其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留给后人的宝贵思想财产我们称之为经典文本。对这些文本的研究有两种视角,即历史视角和逻辑视角。历史视角指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以下简称“马哲史”)为核心研究内容的视角,逻辑视角则指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下简称“马哲原理”)为核心研究内容的视角。马哲史和马哲原理,是在长期的学科发展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其实,这只是我们为了方便研究而构建的视角,而非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原本存在方式。对于经典文本,我们从历史的和逻辑的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从而形成现在人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所采取的两种研究范式。对两者关系处理得好,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处理不好会形成分裂甚至割裂,导致两败俱伤。这是我们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时必须时刻注意的。为了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需要对历史的和逻辑的这两个视角的特征有清晰的把握。

       就马哲史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留下自己思想发展的自我叙述著作。虽然有些线索性的东西,例如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列宁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卡尔·马克思(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但并没有一部完整的著作来讲述其思想发展的脉络及历程。撰写一部体系完整的马哲史,当然是不同时代研究者的工作。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马哲史可以任意构建。作为历史,马哲史应该具有历史学共有的特点,这就是尊重历史事实。没有事实,就不是历史,而是历史的伪造。

       克罗齐的关于“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①的论断,在历史学中影响至深。当然,任何历史学家都在自己的时代从事历史研究,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观点、视角、兴趣、关注点都不可能跳出自己的时代,即每个历史学家的“当代”。因而,与现实需要无关仅“为历史而历史”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克罗齐的论断,无疑对历史研究是有启发的。但是,历史判断的当代性不能变为被研究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的当代性。历史认识的当代性,涉及的是历史研究主体的当代性;而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应该有自己确定的时代,有自己真实的内容。我们不同的人可以改变观察历史的观点,但不能改变历史事实。如果历史服从重构,每代人都可以重构历史,而且可以是永远不断地重构过去,“历史真实”就只能永远被笼罩在不可信的重构的迷雾之中,必然陷于历史虚无主义。马哲史同样要遵守历史真实性原则。其实,马哲史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为依据,就是因为其文本本身就包含文本的历史性和理论的真实性。

       首先,任何一个哲学家、哲学思想、哲学家思想体系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哲学家的思想的秘密存在于历史背景之中,而不是存在于当代人的解读之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的历史条件是明确的。他们的经典文本本身就是历史的,都有比较明确的著作年代。虽然有些著作不可能精确到哪月哪天,但大体年代是有的。明确的写作年代,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可考察。明确的历史条件,决定我们不可能随意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因为它的写作年代与历史条件的契合是不能任意改变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每一经典写作之间的时间延续性,构成了其文本的历史特色。马哲史研究,就是着重研究经典作家每部重要经典的写作时代背景,它的著述过程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写这部著作。这样才能进入马克思恩格斯原本思想的深处,杜绝任意解读的可能性。

       历史视角的特点是,每部经典著作都是一次性的,非重复性的。每部著作都只出现一次。即使《资本论》写作长达40年,有多种手稿,但就每种手稿而言仍然是一次性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包括多个手稿,将其编成一本书则是研究者整理的结果,就历史本真状态看它是多个版本的手稿。文本的历史性,构成经典著作研究的史学特色,每部经典都要放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来研究,时间顺序不可混乱。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编年史,就蕴藏着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史。严格的历史顺序是马哲史研究的基本条件。

       其次,经典著作中阐述了哪些思想和理论,叙述了哪些问题,提出了哪些观点和看法,也是客观的。因为其本身就存在于经典之中,而不是存在于经典之外的主体解读之中。马哲史应该放在每部经典的特殊性上,揭示其特色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创造性的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研究马哲史,应该着重每部经典的特色,而不是重复原理。重复就不是历史了。没有思想和理论的发展、没有过程,就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历史。

       最后,最为关键的是,马哲史应该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史。因为,他们的理论创造和自身的实践是紧密联系的。马克思恩格斯既是思想家又是革命家。他们的理论就表现在其奋斗目标和行动之中。行动体现他们的理论,理论也表现在他们的行动之中。两相对照,就能更深刻理解他们经典文本所阐述的原理的真实性。马克思恩格斯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组织工人政党,一生都从事于唤醒无产阶级,推动人类解放的事业,因此才有了批判资本主义的经典哲学著作。具有科学性真实性的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发展史,必须是能真实揭示他们的经典文本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内涵、思想进程和实践活动的相关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胡编乱造的东西肯定与事实不符。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这是某些西方马克思学的学者们炒得很热的问题。恩格斯对马克思的称谓,例如,他称马克思为“第一小提琴手”,②在马克思墓前发表的著名的悼词,都表明他们之间并不存在对立。至于“老年马克思和青年马克思的对立论”同样没有历史事实根据。马克思经典著作包括手稿的先后次序,表现的是思想的发展,而不是退化,是由不成熟到成熟,而不是相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