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误判与讹传

——论“冈”这一字符的指代演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群辉,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

原文出处:
汉字文化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洪钧陶所编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草字编》中“罔”和“岡”有不同写法开始。在《草字编》当中,“岡”收录了赵构、宋克、沈粲、文征明、于右任等人的草法,皆写为“岡”,无一写为“冈”;“罔”则收录了皇象、王羲之、孙过庭、怀素、赵佶、赵孟頫、文征明、启功的草法,皇象与孙过庭二人写为“罔”,王羲之、怀素、赵佶、文征明、启功都写为“冈”。[1]笔者开始怀疑“冈”这一符号在古代汉语中对应的是“罔”而不是“岡”。

       笔者紧接着查阅了《草字编》中与“岡”和“罔”有关联的“綱”“剛”和“網”等字,结果与上述想法相吻合。“綱”收录了皇象、孙过庭、怀素、于右任等的草法,右边部分都写为“岡”[2];“剛”收录了皇象、李世民、孙过庭、于右任等人的草法,左边部分同样都写为“岡”[3];而“網”收录了武则天、赵构、赵孟頫、祝允明、文征明、张瑞图、于右任等人草法,武则天、祝允明将右边部分写为“罔”,其他人都将右边部分写为“冈”[4]。

      

       接下来,笔者查阅了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篆书大字典》、《中国隶书大字典》、《中国正书大字典》,进一步证实了最初的想法。《中国篆书大字典》中“岡”写为“岡”,“罔”则写为“罔”或者“冈”;《中国隶书大字典》中“岡”写为“岡”,“罔”也写为“罔”、“网”或者“冈”;《中国正书大字典》中“岡”写为“岡”,“罔”写为“罔”,“網”写为“冈”。总之,“岡”没有意外都写为“岡”,而“罔”则写为“罔”或者“冈”。反过来可以推断,无论是篆隶行楷草各种字体,“冈”这个符号对应的是“罔”字而不是“岡”字。以上所举证明,古代汉字字法相对稳定,篆隶行楷草五种字体之间存有比较稳定的联系和清晰的脉络。

      

       另外从语义上分析,可以发现古代汉语中“岡”和“罔”二者在书写原理上存有明显区别。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岡”为山骨,从山,网声;解释“罔”为网,或从亡。[5]很显然,“岡”意为山脊山岭,所以字法通常带“山”这一符号;“罔”意为渔猎所为之网,所以字法常常写为“网”,而“冈”这一符号又是“网”的省略简化方式[6],那么“冈”等同于“网”、“罔”这一结论应当无疑。

       从以上几方面分析可以推断,在古代汉语中或者说官方通用的古代汉语中,“冈”这个符号对应的是“罔”字而不是“岡”字。

       那么,“冈”这个符号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对应“岡”的呢?在台湾出版的《异体字字典》中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异体字字典》中“冈”这个符号分别是“同”“罔”“网”“岡”四字的异体字。[7]作为“同”字的异体字仅仅出现过一次,即《金石文字辨异》所引《东魏僧惠造像记》中“冈”。作为“罔”和“网”字的异体字则出现在《曹全碑》《受禅表》等当中,另外《字汇》称“凡从冈者属网部”。作为“岡”的异体字也只出现一次,即在1964年中国公布《简化字总表》中。经查证,“冈”作为“岡”的简化字实际上在1956年1月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已经列出。

       由上所述,用“冈”作为“同”字的异体字情况极少,而且考虑到所引出处是造像记,而造像记的字法往往是民间俗写,综其两点可以推论,用“冈”这个符号指代“同”只是书写当中的一种意外,在此不影响本文的论述,可以忽略不予讨论;用“冈”这个符号指代“罔”和“网”是古代汉语通行的规则,用“冈”这个符号指代“岡”则是自新中国成立后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开始。

       笔者查看《简化字溯源》,则发现新的说法。《简化字溯源》中列出《简化字总表》并解释简化“岡”为“冈”的依据,第一,《简化字溯源》认为在甲骨文中,“岡”就有接近“冈”的简略写法(“刚”字偏旁中)。第二,楷书的“冈”作为简化偏旁最早出现在元刊本《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上(“刚”字偏旁)。第三,1935年《手头字第一期字汇》收入简化字“刚”,其偏旁“岡”简作“冈”。[8]

       另外,《汉字简化方案》列有“汉字偏旁简化表”,表中含有54个简化偏旁,其中“冈”列为“岡”的简化偏旁。继而称包括“岡”在内的40个偏旁已经简化,独立成字的时候也应当简化。[9]

       仔细分析以上说法,可以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剛”字在甲骨文以及元代通俗写法中曾被写成“刚”,因此,《汉字偏旁简化表》认定作为汉字偏旁的时候,“岡”可以简化为“冈”,进而作为独体字的时候,“岡”也就随之简化为“冈”了。

       笔者认为《汉字简化方案》以及后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在此出现了误判,理由如下:其一,《简化字总表》解释“剛”字在甲骨文以及元代通俗写法中曾被写成“刚”,但这实际只是极少的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是写为“剛”,更何况明代郭一经所编《字学三正》明确指出“剛俗作刚,时俗杜撰字。”意即将“剛”写为“刚”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做法。[10]其二,《简化字总表》解释简化“岡”为“冈”的两条依据皆注明“‘岡’有接近‘冈’的简略写法是在‘刚’字偏旁中”,那么就算认定“剛”可以写成“刚”,其他以“岡”为偏旁的汉字一律都将“岡”写成“冈”就显得十分草率,那进而“岡”作为独体字的时候直接简化为“冈”就更显欠加考虑了。其三,自古以来大凡涉及汉字造型,都有一脉相承的书写理据。各个朝代的书法家都以“冈”指代“网”和“罔”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简化字总表》将“岡”简化为“冈”,将山脊之意完全去掉,而保留网的形态,笔者认为有违背最初书写原理之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