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VA-DEA区域物流供需系统均衡发展的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
苑清敏,宁宁宁,史浩,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苑清敏(1965 - ),女,辽宁朝阳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 宁宁宁(1989 - ),女,河北秦皇岛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 史浩(1989 - ),男,浙江宁波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

原文出处:
财经论丛

内容提要:

在区域物流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基于现金增加值法(CVA)从物流供需角度构建区域物流供需系统均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和均衡发展模型,对2007-2011年我国31个省市八大区域的物流差异进行系统内和系统间的解析,并对供需系统的结构效度和规模效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八大区域的物流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和空间梯度性,区域物流发展的均衡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区域物流系统发展的均衡性主要受系统内和系统间要素的投入产出结构、发展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供需结构和供需规模具有显著差异。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01 期

字号:

       一、引言

       随着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物流业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凸显,而在区域物流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日渐突出。由于重复建设、规模分散、投入产出比相对低下等问题,使得区域物流的投入产出结构和发展规模不尽合理,这也是区域物流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1]。区域物流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和区位因素的影响[2]。区域物流作为一个系统来说,可以进一步分为物流需求系统和物流供给系统。由赵启兰(2004)[3]、陈亚娜和鞠颂东(2005)[4]等人的论述可知,区域物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经济活动需求者为了满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需要,而产生的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区域物流供给主要指的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活动的供给者能够向市场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或资源,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必要保证。因此区域物流需求与供给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在发展区域物流的过程中,需重视区域物流供给与需求发展的均衡性,供不应求造成的物流供给的滞后以及供过于求造成的资源浪费都会阻碍区域物流的有序发展。因此,在区域物流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本文在对区域物流供需系统均衡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物流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制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物流发展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二、文献综述

       关于区域物流供需系统均衡发展的问题,国外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上。Sophie D.Lapierre(2007)等人对医疗行业的物流供应系统进行分析,借助时间序列对象的反向传播预测模型对物流需求情况进行预测[5]。Gerard J.Burke(2007)等人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采购策略,以解决由于不确定性带来的需求与供给的问题[6]。Andrew Potter(2008)等人通过模拟试算,对包括运输成本、效率等影响运输业需求扩增的因素进行了研究[7]。而国内对区域物流供需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比如吴峰(2008)对江西省现代物流业供给和需求水平做了比较分析,得出江西省物流供给和需求水平逐年提高,但物流供需发展不均衡,缺乏整体协调性的结论[8]。于若冰(2010)从物流供给与物流需求的关系角度出发,对新疆区域物流发展供求不平衡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新疆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对物流供给起到了抵制作用,而物流供给往往脱离物流需求,对需求的推动和创造作用不明显的结论[9]。陈清利(2013)从物流供需平衡的角度入手,对区域物流供需系统均衡发展的内涵、机理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为研究区域物流供需均衡提供借鉴[10]。在物流供需系统的模型建构方面,吴娜(2013)等人以物流供需为对象,建立了供需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发现货运量、固定资产投资、总产值等因素会影响物流业供需均衡发展[11]。付为(2007)等人在对物流市场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物流市场供需的动态弹性模型,对成都地区物流市场的供需趋势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该地区物流市场供需发展基本上趋于平衡的结论[12]。崔晓迪(2014)在分析区域物流供需耦合系统特征和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物流系统SD模型,并对天津市物流供给、需求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天津市物流供需发展不均衡,应加大区域物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联动效应来促进区域物流供需协同发展的结论[13]。

       总体来看,在区域物流需求与供给的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已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区域物流需求或供给特征的描述和预测上,缺少从供需协作整体角度对区域物流进行研究;其次,在对区域物流供需关系的现有研究中,大多是定性方面的阐述,缺乏对区域物流供需关系的定量分析,即使已有少量的定量研究,也主要是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缺少从国家、区域、省市等宏观层面探讨两者关系的研究。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将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拓展:(1)从物流供需角度对区域物流均衡发展的机理进行分析并依此构建区域物流供需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2)采用DEA方法,从结构效度、规模效度和综合效度三个角度对我国物流供需的时空差异进行系统内和系统间的分解分析;(3)对评价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并找出影响区域物流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我国区域物流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三、区域物流供需系统均衡发展机理及指标体系构建

       (一)区域物流供需系统均衡发展机理

       本文将区域物流需求和供给系统视为复合系统,它由不同特征的区域物流需求和供给子系统复合而成,二者存在着相对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区域物流需求和供给系统的影响因素及两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如果区域发展态势良好,一方面经济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会提升需求结构和规模,促进区域物流需求;另一方面物流环境的改善和物流投资的增加所带来的基础性的保障和资金支持会提高物流供给能力。而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主要通过物流短缺程度、物流价格和物流收入等因素彼此联系。物流需求的增加会带来物流短缺,而物流供给会缓解这一短缺;供不应求会引起物流价格的上升,而供过于求会带来物流价格的下降;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都会对增加物流收入起到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区域物流需求与供给系统是一个并行、同步、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只有两者均衡发展,才会带来物流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行。

      

       图1 区域物流供需系统影响因素及关系描述图

       (二)基于现金增加值法的指标体系构建

       由于我国物流业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14]。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借鉴已有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考虑到数据的可量化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区域物流供需系统均衡发展程度的指标进行删选。(1)物流需求指标:选择地区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总额、商品进出口额等四项指标代表经济水平;选择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等三项指标衡量产业结构状况;选择R&D经费来表示技术水平;(2)物流供给指标:选择运输线路长度、物流行业从业人数、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等三项指标衡量物流环境;选择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客运量、货运量和邮政业务量等四项指标表示物流投资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