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西克:辩证法何以可能把握社会历史?

作 者:

作者简介:
员俊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原文出处:
世界哲学

内容提要:

科西克的辩证法继承了黑格尔和马克思辩证法的基本思路,即将辩证法视为一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认识过程。他的创新在于,试图用辩证法把握当代工业社会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一新的时代问题。他以“伪具体”这一重要概念分析批判了当代工业社会的异化性质,以辩证法为切入点,回答了一个基本的问题:我们究竟能否认识当代工业社会的实质?答案是肯定的。对他而言,具有辩证思维的历史主体、批判的革命的实践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追求,是辩证法把握社会历史、实现“具体总体”的三件法宝。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A121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60年代,面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日益异化的现实和社会主义亟待改革的历史状况,东欧捷克斯洛伐克新马克思主义者K.科西克(Karel Kosik)写了《具体的辩证法》一书。该书的中译本自1989年在国内出版以来,引起了学者的持续关注。科西克的思想上承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德国哲学先贤,下启目前仍然活跃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流派,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本文试图重构科西克回答辩证法何以可能把握(认识与改造)社会历史的问题,因为这一问题对我们把握现代工业社会的实质仍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物自体与辩证法

       “物自体”是从康德历经费希特到黑格尔的德国观念论(German idealism)思想运动所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马克思不再使用“物自体”的抽象概念,而是将其具体化为社会历史存在,但这种努力本身就是对物自体究竟是什么的一种回答。科西克延续了德国哲学对物自体问题的探讨,同时也吸收了马克思关于物自体的具体化解读。科西克在《具体的辩证法》一书的开始和结尾都明确指出,辩证法探求物自体。“辩证法是试图把握‘物自体’和系统地探寻把握现实之方法的批判思想。”①

       康德认为,物自体是认识的界限,是认识所不可逾越的底线。它是一个必要的形而上学假设,不能被时间空间的先验感性形式所把握,却可以依靠思维根据因果关系来推导其存在。物自体为康德道德哲学和认识论都发挥了必要的形而上学假设作用,但自身究竟是什么却是不可知的。黑格尔后来虽然将康德的物自体概念视为无意义的假设而抛弃,并发展出了一套庞大的绝对唯心论体系,但他实际上是把康德的客观物自体概念悄悄置换成了自己的“实体”概念。他宣称的“实体即主体”,“真理即全体”等主张,实际上就是对物自体究竟是什么的回答。简言之,物自体在黑格尔哲学中就是他关于自然、社会、历史的庞大的绝对唯心论体系。这是一堆庞杂的集合,却都归属于客观思想领域。换句话说,黑格尔始终在哲学的体系中构造着世界,尽管他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世界的某些真理。其实,他把一切都归于绝对精神,而对于精神与存在作为两个平行的系列如何相互沟通的问题,却不置可否。马克思实质上对物自体问题也有一个回答,但这个回答十分不同于德国观念论者。可以说,马克思继承了德国观念论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究竟如何的问题,却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根本不同于以往哲学家的回答。在马克思看来,物自体不过就是从事现实的、感性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具有有限生命过程的人类总体所创造的社会历史现实。它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把握了现实的社会历史,就把握了物自体的秘密。他特别分析了他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研究了它形成的历史、现实条件及未来的可能性走向,也指出了认识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可能性条件。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工人异化劳动所创造的,并且人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及其走向的认识也可能是正确的,资本主义并不是历史的永恒,也不是不可能被认识的存在。科西克实际上将马克思对物自体问题的回答放在20世纪60年代的现实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进行了再探讨。对科西克来说,物自体首先是现实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是处于这个社会中的人与其所建构的世界之间的关系。认识物自体就是认识当代的这个关系。

       既然辩证法是研究现实社会历史的方法,那么它能否真正把握现实呢?这是决定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之全部理论探讨的核心问题。对科西克来说,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首先探讨一下科西克是如何解读辩证法概念的。

       “辩证法”(dialectic)一词,在西方哲学史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描述的苏格拉底的对话。它是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回答的对话方式,帮助学生得出更接近真理的看法的一种教学“助产术”。在不同的哲学中,虽然辩证法的字面意思基本一致,但具体含义不尽相同。比如,在康德哲学中,辩证法意味着理性的二律背反,是理性的困境。黑格尔哲学则给予了辩证法积极的意义,认为辩证法是推动意识经验螺旋上升并最终达到绝对精神的否定力量。而绝对精神在社会历史中体现,还是靠辩证法否定力量的推动。无论描述思想的运动,还是思想外化为社会历史的运动,黑格尔都依靠辩证法这一重要的推手。但是当黑格尔依靠辩证法游走于思想和社会历史乃至自然世界之际,存在着一个模糊不清的裂痕:思想如何与存在相互作用?

       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终生使用。并且十分重要的,是马克思发现并解决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存在的思想如何与存在通过辩证法相互作用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对社会生产劳动的认识。通过对劳动的辩证作用的分析,马克思富于启发性地解决了社会历史何以可能以及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何以可能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何以可能被建构以及被认识和改造的问题。这也就是黑格尔哲学中思维如何与存在相关联的问题。科西克直接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思想以及马克思从社会生产劳动角度对社会历史进行的分析,比较具体地回答了在当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辩证法何以可能把握现实社会历史的问题。

       在1963年出版的《具体的辩证法》一书中,科西克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他关于辩证法的思想。科西克辩证法基本上遵循了黑格尔所开创的将辩证法视为思想意识运动过程的思路。“与伪具体的世界不同,实在世界是一个在人类意识中正在实现真理的世界,一个真理并非在其中被给予的、既定的、被复制的、既存的、不变的世界,而是真理在其中发生着的世界”。②科西克将这个运动过程具体表述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相当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就是具体总体的辩证法,在其中实在在所有层次和方面被理智地再现。”③科西克对这个过程的描述是具有浓厚的黑格尔主义特征,甚至是照搬了黑格尔的思路。他说:“考察的意义就在于,在螺旋运动中,它达到了在开端尚不知道的结果,因此当开端与结果在形式上一致时,思想确实最后达到了内容上与开端不同的东西。思想从一个混沌的、多变的、直接的整体观点达到了抽象的概念决定性,并且在整合它们时,它又回到了已经不再是未被把握的、变化多端的直接感性整体。从‘对整体的混沌观念’到‘许多决定性和关系的丰富总体’的过程等同于对实在的把握。”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