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4)04-0001-07 空间和时间早已是哲学核心议题的一部分,它们各自都足以令人困惑,它们之间的关系更是深奥的哲学疑难之一。两千多年来,西方哲学多次经受时空问题的折磨和激励,丰厚的遗产累积在哲学史之中。尽管有许多理解方案产生,但问题不能说已经得到根本解决。确切地说,是“在哲学上”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在生活上,人们向来对空间和时间是有理解的,也能实际地操控。对于这种反差,奥古斯丁曾发出过著名的感慨①。也许,事情看起来有点像休谟所说的那样:若从事哲学,就不能不怀疑,若不从事哲学而是过日子,这类怀疑完全没有必要②。就马克思而言,他站在一个更加自觉而且极端的去哲学的立场上,断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进而声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③。不过,不做哲学思辨是一回事,不牵涉哲学疑难则是另一回事。如果说问题可以有一种不同于理论解决的实践解决,就像人们可以实践地解决芝诺悖论④一样,那么,“合理的解决”(rationelle
)却不能不牵涉理论,不能不牵涉哲学,或者说,在实践上也不能不承诺某种哲学方案。休谟大概能够过两种生活,一种是日常生活,一种是哲学生活,他对后者有独到的警觉。马克思似乎决意不过哲学家的理论生活,而要过革命家的实践生活。但是实践的革命家也难以摆脱理论或哲学,因为杜绝哲学的唯一办法首先是决不开口说话,而不说话也就不能有那种旨在解放全人类的革命实践。事实上,马克思的《资本论》便是皈依实践的革命家的理论巨著,它本身虽非哲学著作,但它“在哲学上”却不免牵涉到重要的哲学前提。这里以其商品学说为例,试加探讨,我们聚焦于与商品有关的时空结构(主要依据马克思经手出版的《资本论》第1卷,特别是第1章第1节),主要讨论表现、内外、时间凝固等问题。这种探讨根本上并不改善或发扬马克思的学说,它只是可能改善我们自己与马克思思想有关的哲学理解罢了。 一、“表现”和满足需要 人的问题虽然渗透在《资本论》的字里行间,但人并不是《资本论》的前台主角,《资本论》集中阐述的是商品、货币、资本,其中商品在正式文本中总是处于开端⑤。 商品首先是按空间来阐述的。 一方面,社会财富“表现”(erscheint)为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⑥。“表现”自然是空间性的,或从内到外,或从隐到显。“表现”可以是事物自身结构或活动的次第,也可以是认识论的环节,其中的分别在《资本论》中并不明确,而马克思接着说“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显见这是认识的入手之处,即从“表现”(Erscheinen)入手,求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47),质言之,马克思要经由“表现”追逐某种“本质”。内隐的“本质”公认是难寻的,其实外显的“表现”也并不容易确定,马克思从商品开始,这也是他慎重选择的结果,而且并不是所有人经过慎重选择都会从商品开始,这只要看看马克思经常批评的那些经济学前辈或同行的著作(例如斯密的《国富论》、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西斯蒙第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就很清楚了。人们不仅会就“本质”产生争议,连由以入手的“表现”也莫衷一是。其实,以“表现”为核心所涉及的“外”与“内”,其原型是人身体的空间规定⑦,这种规定经常隐喻性地用来理解一般的物体,甚至用来理解谈不上形体的抽象对象,例如这里的所谓社会财富。人体或物体之“外”和“内”或许算得上清楚明白,而一旦隐喻化,尤其是用以谈论无形对象的时候,何者为“外”,何者为“内”,何者为“表现”,何者为“本质”,则决不是清楚明白的,常情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另一方面,《资本论》也有几乎是在原型意义上谈论外物的时候,而且所谈十分重要。马克思认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对象或外物(
Gegenstand,ein Ding),其属性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此处所谓“外”,显然是以人为坐标系的。而人的需要大概是属“内”的,因为随后关于需要所举的例子是由胃产生的需要和由幻想产生的需要,常识上,胃在肚子里,幻想在头脑里,这都可算是“内在的”。有这个常识就够了,《资本论》并不准备立刻深入研究人的需要。人作为生命体,决不像自足的神那样,人一刻也不能离开有关的外物,一刻也不能停止新陈代谢。呼吸饮食虽不崇高,却是一切崇高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本论》那些最令人不安的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控诉,点子无不打在这些最基础的事情上。当然,在社会而不是个体的意义上,对人的制约或支配,最有效最彻底的一类就是对这种基础性的空间关系的控制。与此恰成对照的是,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憧憬在最积极的意义上也许还是模糊不清的,但基础要求则是毫不含糊的,那就是彻底解除基础需要的社会强制性,使人与外物之间的上述空间关系最无愧于、最适合于人类本性,也就是说,保障人的最起码的尊严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