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6.2; D4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4)01-0005-09 服务学习,是一种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与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它能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研究表明,服务学习不仅可使接受服务的社区受益,也可促进学生在认知能力、道德水平、自我意识、自信心等方面得到发展[1]。因此,在许多国家,服务学习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如何设计服务学习项目,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也成为高校和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 服务学习在中国内地尚处于探索阶段,然而对服务学习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有哪些要素和如何操作评估则鲜有探讨。虽然西方有大量相关文献和已经成形的课程,但其在中国能否适用,尚未得到验证。本文将对香港某高校参与某服务学习项目的27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追踪调研,如观察他们的服务过程、聆听他们的课堂讨论、阅读他们的反思日记和服务总结报告等,来展示大学生在参与服务学习过程中是如何重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以期对类似项目带来一定的启发。 一、研究背景 (一)服务学习的内涵 “服务”和“学习”是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世纪,富兰克林就强调,“服务人类、国家、朋友和家庭”的愿望与能力是“一切学习的最终目的”[2];20世纪30年代,杜威也指出,“实践经验和教育之间有密切且必需的联系”[3]。这种将“服务”与“学习”相结合的传统,在许多西方大学里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比如,近期一个针对美国大学的调查发现,帮助学生做好服务社会的准备是许多大学的核心使命[4]。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服务学习等同于目前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如“实习”、“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等项目。但是,“实习”和“社会实践”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从中也学习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其未必和“服务”有联系。而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虽然着眼于服务社会,但是却未必在“服务”中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亦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服务学习项目。而西方不少高校开展服务学习项目的现行做法是,让学生从事一项和自己专业有关的志愿服务工作。比如,哈佛医学院将医学生和难民家庭配对,让学生定期为难民提供社会文化和健康医疗方面的服务;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学院的“无国界工程师”项目,让工程学专业的学生远赴非洲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麻省理工大学则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学习中心,搜集整理各种可以为学生提供服务机会的机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自由选择。 但必须指出,帮学生找到一个发挥所长的服务岗位,让学生去服务,仍然不是服务学习。因为服务学习还有一个字面未能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反思”,即由老师或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有时二者兼有——带领学生对服务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反思。服务过程并不像课本,按部就班、一目了然,而是充满不确定和各种困惑。有时,也许老师、专家或者专业人员能够轻易看出服务过程与专业知识的联系,学生却不能明了[5]。因此,没有对服务过程的反思,学生将很难从服务经历中总结学习,更不要说将得到的新知识应用到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了[6]。事实上,反思是任何经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反思,任何经验学习——包括服务学习——都难以成功[7]。所以,服务学习的完整定义应为:一种让学生到社区去参与服务,通过反思以加深对本专业课堂知识的理解,从而认识专业本身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并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经验学习[8]。 (二)优秀服务学习项目的要素 1.属于高等教育项目 一个好的服务学习项目应该是一个好的高等教育项目,符合鼓励师生交流、发展学生合作、采用主动学习、给予及时反馈等要求[9]。 2.“服务”与“学习”联系紧密 服务学习的特殊性在于,课堂教学和社会服务同时进行,故服务与课堂知识联系的紧密程度也就成为影响服务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了。当学生觉得服务无法让他们实践课堂所学,或者课堂所学和服务全无关系的时候,他们对项目参与的满意度相对较低[10]。可见,设计服务学习项目的时候必须将学生所从事的服务与其专业知识及服务学习课程的其他课堂内容相结合,避免让学生从事和专业甚至学业毫无关系的志愿服务活动。 3.强调反思在服务学习中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结构化的反思、经常性有规律的反思及对价值观的反思,都可以让学生在服务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收获[11]。反思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课堂讨论、网上讨论、写服务日记/周记等。结构化的反思是指,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应该确保和学习目标相联系,且学习的目标须明确传达给学生[12]。譬如,在项目伊始将学习目标和每一阶段要反思的内容明确地写在课程指引中,让学生根据一定的结构和主题完成反思日记,布置学生阅读与他们所要参与的服务有关的文献,并组织讨论。经常性有规律的反思则指,让反思活动贯穿服务学习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审视自己的经历,或获得老师的指点与反馈。针对个人价值观的反思则要求,当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因接触到不熟悉的环境、人群,或经历前所未有的事而受到价值观挑战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态度、动机和目标进行反思[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