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们盼望已久的假期即将拉开序幕,但有的师生却因为补课,在假期仍得不到休息和放松。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抓学生减负工作,明令禁止假期补课,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补课之风仍屡禁不止。不光一些学校对补课乐此不疲,早在孩子放假之前,许多家长也已开始忙着为孩子张罗补课,做规划、定作息、买教辅、报各种培训班,忙得不亦乐乎。“减负”口号的提出至今已有十余年,可是中小学生们的负担反倒越来越重,升学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天,我在同学群里看到大家正在聊“假期补课”这个话题,有的在辩论补课是否有必要,有的在纠结让不让孩子补课,有的在抱怨补课费太贵,经济负担太重…… 赞成去学校补课 说起补课,相信有一些家长是赞同的。 这些家长认为孩子自觉性差,在假期不能独立学习,还是去学校补课好,学校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监督和辅导孩子的功课;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自制力差,与其在家整日看电视打游戏荒废时间,倒不如去学校补课的好;还有些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差,假期家长都要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衣食起居,他们希望孩子的学校开设补课班,因为孩子在自己的学校补课是最安全的;甚至有些家长怕不参加补课,老师会对孩子另眼相看,担心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讲的,在补课时讲,开学后孩子就跟不上学习进度了…… 当然,还有一些孩子是主动愿意补课的,目的是让自己的成绩更上一个台阶,担心假期不补课,等开学就落后了。 孩子的补课费通常价格不菲,给家庭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可有的家长认为如能给孩子补出一个光明的前途,花再多的钱都值得,总比升学因差几分而交更多的择校费,或高考因差几分而复读等更划算! 有的学校和老师就利用家长这种心理,大打补课牌,赚取补课费。另外,有的老师为了在假期挣外快,就到社会上举办的各种培训班讲课;还有的老师被所属学校查处后,仍偷偷地在家里给学生补课挣钱。 针对这些现象,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教育界专家指出:教育部门应对补课的价格、方式、地点进行规范化管理,最好是在学校进行正规的授课,努力办成一个收费合理、参与自愿、教师优秀、管理规范的补课班。 给孩子保留点空间和时间 有的家长认为,学生们紧张学习了三四个月,好不容易盼到了可以自由玩乐的假期,不论是家长、学校、老师都不应该来剥夺属于他们的时间。另外,学习本身不只是学习课本知识,而是多元化的,它包括社会经验、人际关系等。如果一味地把孩子捆绑在枯燥的课本知识上,将来到社会上,只能是多一个不会运用知识的书呆子。所以,她坚决反对假期补课,更反对学校参与补课甚至开讲新课。还有些家长说,一些老师素质不高,补课班强迫补习,收费也过高,让孩子每天没完没了的补课,使家长十分心疼,觉得孩子学习太累了,没时间运动、锻炼身体,也没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完全成为了学习的机器,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的假期,本应该让师生们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准备好迎接新学期的挑战,也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过一个有意义且丰富多彩的快乐假期。可补课之风侵占了假期之乐,这显然与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中国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应该受到反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育,开启了孩子的心智之门,唤醒了孩子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挖掘了孩子的潜能,培养了孩子自觉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比被动的强迫性补课更有意义。比如,暑假让孩子阅读各种课外书籍,拓展知识面;带孩子出去旅游,开拓孩子的视野;善于发现孩子的爱好特长,说不定就是他们未来会实践,培养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喜好,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事实证明,最后在社会上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的人,并不是当年高分低能的学生,而是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强的全面发展之才。 “你不补别人补,你就落后了。”在这种“不甘落后”的心态下,现在学生们的双休、寒假、暑假全部奉献给了补课。当孩子们琴棋书画信手拈来时,当了解到小升初越来越高的门槛时,当看见越来越揪心的就业数字时,才深刻理解为什么家长们的补课热情如此高涨。 教育部门频繁使出“大招”,用强制手段要求学校禁止补课,声明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不得要求和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辅导班和学科竞赛,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补课行为及时查处。然而,在以升学率为风向标的国内教育行业现状下,重重禁令也难以挡住学生与家长的补课热情,最直接的效果便是补课“隐秘化”,此前便有严令之下学校在外租房为学生偷偷补课的先例。 透过现象看本质,补课的幕后推手是应试教育体制带来的市场需求,其背后又有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其最主要的根源是中国僵化的应试教育体制。当下高考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我们期待中国孩子们的受教育模式、成才途径、选拔方式都能够更加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逐步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把包括暑假在内的业余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拥抱大自然的美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