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甲午战争宣战前日本报刊对中国报道的研究

——以《朝日新闻》报道李鸿章及清军动向为中心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海燕,日本大学 理工学部,东京 274-8501 郭海燕,日本大学理工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代史、近代中日外交史。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内容提要:

报刊媒体是明治日本民众接触和了解国内外政情的主要渠道。甲午战争期间特别是中日宣战以前,《朝日新闻》在报道日本政策和日军活动的同时,还报道了很多有关中国方面的情况,呈现出内容范围涉及广泛、详细、具体的特点。其报道形式多为短讯新闻,通过列举清军的具体数据、具体事例,向日本民众传递中国军队素质差、实力弱、不受朝鲜政府和当地朝鲜人欢迎的信息。这些有关清国政情和清军动向的新闻报道,成为日本民众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也是其形成具体的中国认识的主要基础。可以说,整理和分析日本报刊对中国报道的内容和特点,是理解日本报刊媒体视角的甲午战争和日本民众形成中国认识的具体过程的重要途径。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5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313.41; K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14)10-0103-09

       中日学界从分析日本报刊媒体角度考察甲午战争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三方面:(1)报刊媒体在“日本民众”通过战争逐渐转变为“国民”,完成日本近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①(2)报刊在中日宣战前是“义战论”的先锋,战争期间又是宣传军国美谈、鼓舞民众战争士气的先锋。②(3)报刊的宣传内容成为日本民众形成“对华观”的主要信息来源。③这些研究成果为从日本报刊媒体角度了解甲午战争,特别是考察日本民众对这场战争认知的社会层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尽管如此,现有研究成果尚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1)先行研究对报刊报道中国方面的内容虽多有涉及,但很少见到比较系统、全面分析的研究。大多数研究特别是中国学界的研究,其分析对象基本集中在“文野之战”论调和诋毁中国的内容上。(2)中日学界的分析对象多以战前“文野之战”的宣传和日本大胜、中国大败的战争结局为重点,对中日宣战前报道内容整体性的整理和分析尚有待进一步深化。

       事实上,甲午战争初期,几乎所有的日本报纸在主张对外强硬、显示全面好战立场、支持“义战”、煽动日本民众投入“文野之战”的同时,④详细地刊载了很多有关清兵动向、清国军制、清国政情的短讯新闻。与大篇幅具有煽动性的社论相同,这些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具体且每天都可见诸报端的短讯新闻,成为中日宣战前日本民众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又一个消息来源。

       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中日两国甲午宣战(1894年8月1日)以前,以《朝日新闻》为主的日本报刊有关中国的报道内容,⑤来考察这一时期日本报刊对中国的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至于报道内容之正误真伪,本文不予关注,而是将分析重点放在报道内容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和影响上,从对报纸集中分析的角度填补学界的不足。

       《朝日新闻》是日本明治时期五大报纸之一。甲午战争期间,该报派遣随军记者最早、最多;⑥甲午战争后,该报发行量一跃成为日本第三。⑦显然,它所刊载的有关中国方面的新闻记事和评论是研究关于甲午战前日本报纸对中国报道的特点的重要史料。

       《朝日新闻》对中国的报道

       1.中日出兵朝鲜与随军记者的派遣

       1894年6月2日,日本内阁决定向朝鲜派遣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⑧当时有关日本政府和军部动向的消息虽然很多,但受日本政府对报纸报道限制的影响,出兵朝鲜等重大新闻没有通过政府检阅就不能见报。⑨

       次日夜间,《朝日新闻》社特别安置在朝鲜仁川的通信员来电:“东学党日益猖獗,官军败,大将亡。全州被东学党夺取,电报不通。政府(指朝鲜政府——笔者注)狼狈,京城人心惶惶。又,发兵六百。”6月4日,东京《朝日新闻》用号外将此消息传出,可谓在各报中速度最快。而这一天正是清政府根据朝鲜政府之请,决定派遣淮军叶志超、聂士成部东渡朝鲜,“助剿”朝鲜东学农民起义之日。

       6月5日,日本驻朝鲜公使大鸟圭介率领先遣陆战队出兵朝鲜,参谋本部设立战时大本营。6日,清军聂士成率兵出征朝鲜,第一支队从大沽出发。7日,中国将出兵朝鲜事宜知照日本,日本亦随后通告中国:日本也有出兵权。8日,聂士成先遣一支队在朝鲜白石浦登陆,总兵叶志超率二支队从山海关出发。9日,大鸟公使先遣队在仁川登陆,混成旅团先头支队从宇品港出发。同时,5艘中国军舰与6艘日本军舰在仁川对峙。⑩朝鲜半岛上出现了自1885年中日《天津会议专条》之后,中日两国军队同时驻军的紧张局面。(11)

       鉴于中日在朝鲜的紧张对峙局势,《朝日新闻》决定派遣记者山本忠辅(12)前往朝鲜,此为甲午战争中日本从军记者第一人。(13)接到派遣通知的山本忠辅6月6日从大阪出发,9日在釜山登陆之后直奔仁川。(14)之后,随着中日两国军队出兵朝鲜的推进,(15)《朝日新闻》紧急派出西村天囚前往朝鲜,其弟西村时辅赶往下关。(16)8月1日两国正式宣战后,鉴于战争即将进入正式阶段,《朝日新闻》又增派从军记者横泽次郎、横川勇知、小川定明(17)等分别奔赴朝鲜和中国,同时发表社告,夸耀“派遣战争随军记者之最多”(18)。据笔者目力所及,《朝日新闻》对清国出兵和清军动向的报道,最早见于1894年6月8日早刊。(19)此后,几乎每天在第一版面都有报道中国方面的文章。

       2.有关李鸿章和清军的报道

       中日宣战前,《朝日新闻》有大量关于清军动向和清国政情的报道。(20)前已提及,此类报道最早见于1894年6月8日。据笔者的初步统计,至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为止的两个月期间,至少有250条以上,多刊登于“杂报”栏目,采用短讯形式,少则三五行几十字,多则十几行三四百字,另外也有几十行上千字的文章。(21)还会出现在同一天报上有十几条报道的情况。(22)整理其报道内容,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1)中国出兵和兵员移动、兵员虚实。1894年6月8日,《朝日新闻》第一版面的“杂报”栏目中,以《记载禁止》为题刊登了《陆军省令第九号》和《海军省令第三号》的禁止令,告知读者:政府“禁止在报纸上刊载有关军队进退及军械军略事项”的文章。尽管如此,在同一天同一栏目及第三版面中,分别以《清国的出兵》、《支那和各国军舰》、《清国出兵知照我国》、《派遣清兵一万人》、《派遣清兵的请求》为题,对中国出兵朝鲜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其详细内容如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