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科理性、本质定位及系统建设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晓慧,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内容提要:

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推动学科优秀成果和人才走向世界的客观需要,也是优化学科发展基础,实现学科基础研究从“三重结构”到“四维驱动”的理性选择。目前需深化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本质认识,揭示其内在规律及价值指向,着力强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建设、学术资源开发、发展平台建设和学科队伍建设。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5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4)10-0101-005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30年来形成了以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等为主要内容的概念体系,以主干学科与分支学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为基本框架的理论体系及教材体系,建立了多层次、大类别、广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依托的支撑平台。展望未来,学科建设任重道远,肩负着促进学科体系创新发展,推动研究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的新的历史使命。促进学科创新发展的生长点是什么?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以成为破解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从“三重结构”到“四维驱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基础的理性选择

      基础研究是学科创新发展之本,也是我们走向世界之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基础研究建设上投入力度较大、成果较多、发展速度较快,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史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四个主干学科,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前提和学理支撑。但在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问题,即原理、历史、方法研究积累较好,而比较研究相对薄弱。从成果来看,比较研究的论著和论文占同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总量的比例较低。截至2008年我国出版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著仅占同期思想政治教育专著的1%,[1]从1994年至2004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表的研究论文中比较研究成果也仅占1.85%。[2]从研究深度来看,原理、历史、方法等研究已进入理论体系反思、重构和再发展的新阶段,然而比较研究却尚未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甚至在概念使用、研究对象、问题合理性、思维方法、价值理念等基础性、前提性问题上,也没有完全达成学科共识。

      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一方面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特殊情况造成的。学科设立刚30年,建设任务繁重,不能搞“一刀切”、“平均使力”,只能有所侧重,用局部突破带动整体发展。况且,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个新生学科来说,原理基础、历史溯源、方法体系尤为重要,这些方面建设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科科学化和学术合理性,也会使比较研究因为缺乏明确的学科理论指导和方法规范,而滑入其他学科研究的领域。另一方面是由于比较研究历来是所有学科建设中争议较多、难度较大的领域。以比较教育为例,这门诞生了200多年的学科,时至今日仍然面临着发展定位、存在方式和合法性质疑的学科危机。[3]相对而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历程较短,其知识积累和理论建设还较为缺弱,所以难免会发生上述问题。

      那么,在学科建设意义上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该不该发展呢?答案是明确的。且不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需要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与国际学术对接的理论视野和知识支撑,单是就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完善基础研究体系,发挥基础研究功能来说,迫切需要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一,加强比较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实质上是学科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协同并进的过程。[4]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促进作用。知识形态是由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主干学科与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体系。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研究中的主干学科,加强比较研究既可以夯实学科完善基础,也可以为应用研究提供借鉴,既可以拓展其他主干学科发展的国际视野,也可以为分支学科发展铺垫理论基础。活动形态是理论研究活动、教材编撰活动、教育教学活动的统合。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科活动形态中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领域之一,通过对其他国家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分析研究,优化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态,促进活动形态的有效发展。组织形态主要是指学科共同体。促进组织形态发展关键在强化学科认同、明确学术规范、完善培养体系。再有,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以提升中国话语的世界交流对话力度,扩大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更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二,加强比较研究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研究功能的客观要求。基础研究的核心功能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而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马克思曾明确提出过如何运用比较方法从特殊的“一般生产”中提升出抽象的“生产一般”:“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不过,这个一般,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的共同点,本身就是有许多组成部分的、分为不同规定的东西。”[5](P3)所以,发挥基础研究的知识体系建构功能,除了要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知识探索外,还要对外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和系统比较,形成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时空场域为背景的知识框架。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真正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需着力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动学科基础研究布局从“三重结构”到“四维驱动”。

      我们现在也具有进一步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础和条件:(1)我们有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这是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硬核和条件。(2)我国拥有悠久的比较研究的历史传统。从公元64年佛教传入中国引发的中印哲学比较,到16世纪末中西历法论争,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五四前后新文化派和东方文化派的论战,乃至今日比较研究的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比较研究思想文化资源。(3)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条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建设、教材出版、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打下了较好的实践基础。近年来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围从国别区域发展至全景概览、专题探讨,研究视角从现象描述拓展为文化、社会、历史的综合审视,也为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条件。(4)世情国情发展为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难得的历史契机。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国际地位提升,特别是对外学术交流不断丰富和加深,为加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