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空间分异背景下青少年成长的邻里影响

——以广州市鹭江村与逸景翠园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瑜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袁媛,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 510006 孙瑜康(1988-),男,山东莱阳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E-mail:sunyukang521@126.com。 袁媛(1976-),女,浙江绍兴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E-mail:yyuanah@ 163.com。

原文出处:
地理科学进展

内容提要: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现代城市社会阶层分化导致的普遍现象,西方许多研究证明这种特定人群集中居住的邻里会对其中的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以广州市鹭江村和逸景翠园社区为例进行对比研究,探究中国城市中不同邻里对居住在其中的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在此将邻里特征分为社会经济特征、家庭教育观念特征、同龄人交往特征、机构资源特征4个方面,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上述4个方面的邻里特征确实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影响,其中社会经济特征对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有影响,家庭教育观念特征影响青少年的教育表现与心理状态,同龄人交往特征则对青少年性格有重要影响,机构资源特征会影响青少年发展机会的获得。而邻里影响的作用机制可以用Jencks等的邻里机构资源模式和群体社会化模式来解释。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06 期

字号:

       doi:10.11820/dlkxiz.2014.06.004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社会空间分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出现的重要现象,全球生产活动的重组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不同社会阶层在居住空间上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精英阶层向高档住宅区集聚,贫困人口则向破败的城中村或贫民窟聚集,学术界将这种特定人群集中居住所带来的效应称为邻里影响(neighborhood effects),具体可以理解为聚居了大量特定人群的邻里对居住在其中的人的健康、就业、青少年成长等产生的影响。邻里影响是目前西方地理学界关注的热点,其中对青少年成长的邻里影响研究是西方邻里影响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领域,该领域的研究对于理解邻里特征对青少年的性格塑造、行为养成、发展机会等的影响后果和影响机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obert et al,2002)。

       对青少年成长的邻里影响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学领域。1942年,Shaw等在在其著作中指出,贫困社区由于缺乏组织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利影响(Shaw et al,1942)。1978年,Kornhauser对城市贫困社区中发生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了探讨(Kornhauser,1978)。1990年,Jencks等提出了个体行为受邻里影响的5种理论模式,此后西方关于青少年的邻里影响研究大多以这5种模式为指导(Jencks et al,1990)。另外,Wilson的社会隔离与无序理论在解释邻里对教育的影响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Wilson,1987)。

       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邻里特征对居住于其中的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①不同种族的邻里影响。如Crane(1991)发现住在内城贫困社区的美国黑人青少年辍学率更高;Gonzales(1996)等研究发现在所有的教育层面上,白人学生取得的成绩要明显好于黑人学生。②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邻里影响。如好的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的学前准备(如阅读能力)和在学校的表现(如数学/语文成绩)有正面影响(Chase-Lansdale et al,1996; Ennett et al,1997),邻里内中产阶级的比例会影响到青少年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努力程度(Rosario et al,2004),贫困的邻里对于儿童健康及青少年犯罪有显著影响(Del-Conte et al,2001)。③邻里内学校的影响。Ellen等(1997)和Leventhal等(2000)指出,学校是传递邻里特征对年轻人影响的间接途径。Thrupp等(2006)发现,有些父母会搬到拥有更高质量学校的社区来增加孩子未来进入名牌大学的几率。④邻里内同龄人交往的影响。Brooke等(2010)指出,邻里和学校是年轻人花费最多时间与同龄人交往的地方,他们在此交朋友、形成价值观、磨砺性格。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阶层分化,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日益明显,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城市内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的描述(何邕健等,2006;李志刚等,2006)、对空间分异模式的研究(袁媛等,2009)、对产生分异的机制的研究(吴启焰等,2002)。但目前国内对邻里影响的研究很少,只有刘勇等(2006)对西方邻里影响的相关研究介绍。鉴于此,本文选择广州市一个典型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和一个“城中村”进行对比研究,探求国内城市的居住空间分化所产生的不同邻里会对青少年成长与教育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补充国内对邻里影响研究的不足,并为制定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布局、社区治理政策等提供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借鉴西方邻里影响研究经验,选取广州市高收入的邻里和贫困邻里作对比研究。为了剔除区位等外界因素所带来的差异,本文以广州市海珠区位置紧邻的鹭江村和逸景翠园为研究对象(图1、图2)。

       鹭江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居住人口6万,90%为外来人口,村内有一所民办小学——博爱小学,95%是外来打工者子女。逸景翠园位于鹭江村南侧,由多栋小高层组成,居住人口3万,由本地高收入群体和外来布匹老板为主,配套有逸景第一小学。

       2.2 数据来源

       访谈法:对8位教师、26名家长、30名学生进行访谈,获得学校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青少年心理状态与人际交往、家庭教育观念等信息。

       问卷调查法:统计2个邻里有小学生的家庭数量(1900户),取抽样率15%发放问卷(鹭江村150份,逸景翠园135份)。最终共回收有效问卷250份(鹭江村130份,逸景翠园120份)。

      

       图1 两个社区在广州市的位置

       Fig.1 Location of the two case study communities in Guangzhou

      

       图2 两个社区及其小学的微观区位

       Fig.2 Location of the primary schools in me two case study communiti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