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联网管理模式在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席卷下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末,物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人类的高度重视,被誉为信息领域的“第五次信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①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在内的发达国家均紧紧抓住物联网这一重大发展和变革机遇,自2009年起,纷纷出台基于大力研究和应用物联网的信息化发展计划;②我国也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关注和推进,2013年《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③明确指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此外,我国也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④中,无独有偶地将物联网阐释成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这也是“十八大”为什么将信息化排在“新四化”第二位的用心所在。 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必将引发社会生活的巨变,当前,物联网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成果已然开始逐渐渗透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不同领域和各个层面,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已初露端倪。本文基于对物联网的深入研究,试图进一步探寻在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之下,传统的管理思维和管理工具应该如何从管理权变论、环境决定论以及行为者网络理论的视角顺应社会变革的大潮,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思辨,与现代信息技术达成深度有机融合;并深度阐释一种新型的、普适的组织管理新模式即“四端联动、三位一体”的物联网管理模式的主要内涵、基本架构和核心技术路径。 二、物联网管理模式概述 (一)物联网概念的厘清和剖白 无论是国内外,物联网的研究和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关于物联网的定义和特征还存在一些混乱的概念,体系架构、关键技术等的界定尚不清晰。笔者认为,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⑤物联网作为现代信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的代表,其内涵囊括感知网、互联网、其他网络和通信技术、广电网络系统、云计算技术(含大数据技术)、纳米技术、可穿戴技术、M2M、MEMS技术、感知技术等在内的对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全面感知、准确实时传输和智能处理是物联网技术的三大联动特征。⑥ 只有清晰呈现物联网技术的内涵,透彻剖析物联网概念,才能真正稳健地打造以物联网为新一轮现代信息革命代表的物联网管理模式,否则所有管理模式的构建和思考将会是“空中楼阁”,随时面临倾斜坍塌的危险。 (二)物联网管理模式基本构架 物联网管理模式(简称IOT管理模式)作为一个普适模式,没有物联网环境和技术条件同样适用,具有思考能力的人也能作为感知器充当获取信息和资源的端点,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判断(在现代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代这样的例证屡见不鲜),但物联网管理模式中加入物联网技术能最大效能地发挥其作用。 在物联网技术支撑的背景下,物联网管理模式是组织(政府、企业及其他组织)由感知端、传输端、云端和应用端四端协同联动,各端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一体,整体顶层设计的一种过程化、精确化、智慧化、个性化的创新管理模式,如图1。
图1 物联网管理模式(IOT管理模式)构建图 该模式的特征有:(1)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相融合的三位一体,其中技术为手段、管理创模式、制度作保障;(2)感知作基础、传输作保障、云计算作大脑、应用作决策和服务的四端联动;(3)节约型、透明化、高效率、精确化、个性化、过程化和智慧化的管理模式;(4)制度创新体现三个维度:其一,从平均治理的体制机制向个性治理的体制机制转变,其二,从结果治理的体制机制向过程治理的体制机制转变,其三,从分散治理的体制机制向集中治理的体制机制转变。综上,物联网管理模式是一种“四端联动、三位一体”的整体系统设计与运维模式。 物联网管理模式自下而上由“感知端、传输端、云端和应用端”四端有效连接并组件起模式的基本骨架,四端联动由浅入深地拉动了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的引擎,引致管理思维和管理工具创新,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虽有不置可否的滞后性特征,但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必将推动制度做出与时代发展相符的回应,向物联网管理模式注入健康的肌肉、流动的血液和不竭的生命力。 三、四端联动组建物联网管理模式强健骨架 (一)感知端——全面感知做基础 感知端处于物联网管理模式的最底层,也被认为是物联网管理模式的基础感知层,是物联网管理模式中感知和获取第一手数据和信息的起始端,通过传感网来实现对“物体”(实物和虚物——事务、任务、服务等软物)所需特征的感知和识别,主要解决人类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问题,主要负责物品标识和信息的智能采集,由各类型的采集和控制设备组成。⑦数据自动生成系统包括:RFID标签、条码、传感器、定位系统、可穿戴设备等,数据人工生成方式包括各种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除此之外,人也是最重要的感知设备。感知层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物体识别、数据采集、设备控制,读取物体属性,并将信息转化为适合传输端的网络和通讯传输数据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