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我家孩子现在上初中了,令我苦恼不已的是孩子常常犯错误,有的时候每天都会犯,有的时候是隔一段时间会冒出来一些新问题,有时我发现自己几乎每天都在骂孩子,我也意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有问题,但就是不知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听话? A 在育儿方面,家长的态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例如美国等国家,对孩子都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管得很松。这样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养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养他的是非观念。 而中国家长大多是另一种,即对孩子严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可负面效果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怎么做效果都不好!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 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 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 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 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 孩子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让孩子听从呢? 2.批评泛滥化 有时候,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试想,这样令孩子怀恨又游离主题的批评怎么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批评简单化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一点,如果走着上学会迟到的话,家长一定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学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啊。有家长问说这种情况怎么办?很简单,你不管他就完了,迟到了自然会有学校批评他。就是因为你有种种办法可以不让他迟到,是承担孩子赖床后果的挡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沉着地赖床,你骂他何用?像这类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4.批评急躁化 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意识到错误即将或已经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到错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家长却已经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人犯错误是正常的,而头一次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犯错更是正常的!但家长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知道了以上几点,那么,作为家长,孩子犯错后,应该怎样进行批评呢? 让我们举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有个初中的男孩很爱玩电子游戏,经常逃课,为此很影响功课,家长非常着急,那么该怎么办呢? 1.首犯要说理。这个孩子虽然学习成绩还可以,但自制力比较差,对后果预见不足,所以在有可能的时候就想跑出去玩游戏。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应该耐心说明这样做的后果,还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 2.重犯要约定。孩子遇到了能出去玩游戏的机会,而禁不住诱惑,又偷着跑出去玩游戏。家长就应该严厉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鉴于他再一次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就要和孩子约定一个方案,要求孩子作保证,并表示如果再犯,他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当然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孩子要比大人更讲“义气”的。在这样的信任和尊重下,孩子很少会再犯,即使想玩,事先也会与家长打招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