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眼中的海权问题

——以黄岩岛事件和钓鱼岛争端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海滨,北京中医药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29; 申晓若,中央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赵海滨,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国际文化; 申晓若,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国际政治。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黄岩岛事件、钓鱼岛争端引起了国人对海权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目前大学生的海权意识逐步增强,但是海权知识匮乏;虽然对中国政府处理海权问题的政策措施有独立思考,但对如何应对海权争端却又无法达成共识。高校应该明确大学生海权问题教育的战略地位,搭建大学生海权问题教育的内容体系,构建大学生海权问题教育的有效机制,以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4 年 12 期

字号:

       进入21世纪,海洋作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和资源宝库,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愈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利益博弈的新舞台。海洋权益维护与争夺的斗争与较量日趋激烈。中国要成为真正的海洋强国,就必须在青少年中培养和加强海洋观念,重视海洋管理能力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然而,近年来中国的海洋权益却不断遭到严重挑战:岛屿主权被侵占,海洋资源被掠夺,航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尤其是2012年以来的中菲黄岩岛事件和中日钓鱼岛争端使中国的海权问题日益严峻。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海权意识将直接关系到海权维护的成败和海洋强国的崛起。为了了解他们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知和关心程度,笔者特意在北京市部分大学生中做了一次深入调研。此次调研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073份,回收有效问卷936份,开展课堂讨论2次,90名大学生参与讨论。调研结果基本反映了大学生对海权问题的认知现状以及高校海权问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海权问题的总体认知

       如前所述,中国的海洋权益正面临愈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黄岩岛事件和钓鱼岛争端发生后,如何加强海权建设、有效维护海洋权益已经成为中国迫在眉睫的战略课题。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海权意识如何呢?

       在对大学生与海权问题的关系进行调查时,有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与海权问题息息相关,34%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与海权问题没有多大关系,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与海权问题毫无关系。关于大学生的海权意识如何这一问题,57%的学生认为“逐渐增强”,28%的学生认为“逐渐减弱”,15%的学生认为“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变化”。调查结果一方面折射出当前海权争端纷繁复杂、争夺激烈,已引起了大学生们的关注和思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学生海权意识日渐增强,具有高昂的爱国热情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关于海权问题的基本知识,课堂讨论发现大学生存在严重的知识缺陷。比如,大多数学生对领海基线、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对于沿海国在这些海域中的权利和义务更是一无所知。再比如,虽然大学生对钓鱼岛争端较为关注,但是对于中国保钓人士为什么要勇登钓鱼岛,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海权知识背景,却没有多少学生能准确回答。问卷调查也印证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对当代中国人的海权意识进行评价时,有76%的学生认为中国人有海权意识,但是相关知识储备和行动力不足。因此,高校应结合中国日益严峻的海权问题,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海权问题的相关知识,在强化大学生海权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海权知识教育。

       围绕着中国海权的维护,调查问卷设计了一组相关问题。在对目前中国海权问题的真正威胁进行调查时,49%的学生选择了“某些国家担心并遏制中国成为强大的国家”,28%的学生选择了“中国自身重视程度不够”,23%的学生选择了“与中国存在海洋划界争议的国家”。可见,大多数学生是从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视角观察当今世界海权较量与博弈的,反映了大学生对西方国家威胁中国海权、阻滞中国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忧虑。关于中国维护海权的现状,18%的学生表示“满意”,8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大学生的态度既反映了对中国海洋权益遭受严重侵犯的客观事实的高度关注,又体现了他们对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殷切期待和愿望。

       关于维护中国海权最重要的方法,39%的学生选择了“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海洋战略”,31%的学生选择了“建立强大的海军,‘拳头硬了好说话’”,26%的学生选择了“对侵害中国海权的行为,态度应更加强硬”,5%的学生选择了“确保管辖水域内的海洋资源不被掠夺”。应该看到,尽管大学生们的观点和看法并不统一,但大学生们的意见分歧却反映了其积极参与、勇于进取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意识,而且在客观上也为专业研究者和相关政府部门从中发现问题、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了某种参考和依据,因而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二、大学生对黄岩岛事件、钓鱼岛争端的具体认知

       中菲黄岩岛事件和中日钓鱼岛争端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权争端日趋激烈、复杂的集中体现。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军舰企图抓扣在黄岩岛附近作业的中国渔民,遭到中国海监船的制止,随后双方发生对峙。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的“国有化”,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这两个事件对中菲、中日关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并在国际社会引发了高度关注,那么大学生是否了解和关注这些事件呢?他们又是如何认知并思考的呢?

       1.关于黄岩岛事件的具体认知

       大学生虽然对黄岩岛事件颇为关注,但对黄岩岛的地理位置和黄岩岛事件的来龙去脉却不甚了解。调查结果显示,有51%的学生认为黄岩岛“属于南沙群岛”,27%的学生“不知道”,10%的学生选择西沙群岛,仅有12%的学生正确选择了中沙群岛。对于黄岩岛事件的起因,68%的学生选择了“领土争端”,24%的学生选择了“渔民捕鱼”,8%的学生选择了“贸易摩擦”,可见,多数学生虽然抓住了黄岩岛事件的本质,但对于黄岩岛事件出现的具体原因并不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