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问题

——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陈先达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陈先达,男,1930年生,江西省鄱阳县人,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校务委员,第三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北京市社科联顾问,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和哲学学部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陈先达文集》(6卷本),哲学随笔《哲学心语》、《回归生活》、《宜园杂论》、《史学拾零》、《我的人生之路》、《散步·路上》等。著作和论文两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曾获教育部优秀著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一等奖和吴玉章著作奖等多种奖项。

       ▲(采访者简称▲,下同):陈老师您好,我刊发表过一篇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访谈并产生了良好反响。不久前,中央政治局进行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主题的集体学习,请您谈谈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新思考好吗?

       ●(被采访者简称●,下同):好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习总书记还特别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唯物主义作了深刻论述,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强调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从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我体会到他不仅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加深了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克服了过去我们只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而不太重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缺点。习总书记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论作用,无论是对实际工作,还是对我们这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特别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意义。我们过去在从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时,往往在基本原理的一些概念和范畴中不断争吵,而很少注重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即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为认识工具和认识方法的作用,因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内容或者流于空洞或者严重脱离实际。缺少方法论,不注重现实性,那么,与社会和人类实践结合最紧密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就会变为抽象教条。应该承认,长期以来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的不足,是我们研究和讲授历史唯物主义的短板。

       ▲:陈老师,恩格斯多次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方法,而不是套语。运用和套语的界线何在?

       ●:运用是分析,套语是标签。分析,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指导,对具体历史过程、事件,或人物,进行具体分析;而标签,则是对具体历史过程、事件,或人物,不加分析塞进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范畴或概念的框架中。可以说,一个是从事实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事实;一个是从原则出发,以原则来套用事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结合的方式或中间环节,就是运用,而运用的本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分析中国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没有方法,就不可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中国化,只能教条化,像王明那样。习总书记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经验证明,我们党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习总书记说的,“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坚决反对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套语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典范。只要读读阐释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规律的《资本论》,读读分析拿破仑第三何以能黄袍加身,又何以必然被钉在耻辱柱上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读读《共产党宣言》就能懂得什么是运用,什么是方法论,什么是套语。《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完全是以生产方式为依据,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为核心来分析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但你很少发现到处充满这些范畴和概念,更看不到游离事实之外的这类用语。马克思写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完全是以当时法国的阶级和政治状况为依据的阶级分析方法,但你很少看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字眼。这些都完全溶化在对事实的分析的方法中,这些分析具有不可抗拒的理论力量和逻辑力量,使人不得不信服它的真理性。

       我再举我们这代人亲身经历的例子来说明运用和套语的区别。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和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具有不同的命运。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59年得到特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公民,而且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妥善安排。而俄罗斯帝国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一家却遭到处决。

       ▲: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离开了对特定的历史条件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