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政策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蓉生,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范春婷,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政策不断详备完善,主要聚焦于成立科研机构、搭建研究平台、支持科研立项、健全评价机制和打造优秀刊物等方面,并呈现出政治导向性、现实关照性、实证考究性和鼓励创新性等鲜明特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4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4)06-0020-008

      “政策是一定社会集团为实现一定利益、完成一定任务而确立的活动原则和行为准则。”[1](P512)“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2](P1298)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而制定的纲领和原则,主要以公文如通知、规定、意见、办法等形式呈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涵盖课程教材政策、师资队伍政策、人才培养政策和科学研究政策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过程、环境、方法、事实等为对象,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解释、预测和控制职能,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政策,探析其进程脉络、基本内涵和鲜明特征,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政策发展的进程脉络

      从总体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政策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尤其在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打造研究平台方面更具特色。大致说来,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探索阶段(1984-1992年)、调整巩固阶段(1993-2003年)、改革深化阶段(2004-2010年)和创新完善阶段(2011年至今)。

      1.起步探索阶段(1984-199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高校逐渐恢复正规化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这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大量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时,人们还不能完全适应,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无法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这些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1984年,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时开始从政策层面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政策进入起步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政策体现有:《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的通知》(198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在高等学校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的意见》(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改革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意见》(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中聘任教师职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意见》(1991年)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作了初步界定,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学生思想规律和教学方法规律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分析和批判研究等,指明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向,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局面。

      2.调整巩固阶段(1993-2003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国家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求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若干新课题。由此,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加强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研究,“密切教育科研同教育决策、教育实践的联系,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3](P76)这显示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政策进入调整巩固阶段。此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的意见》(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1995年)等承载政策的文件相继出台,充分肯定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其科学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德育、教学、课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作为重要课题列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以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目标,要求“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4](P267)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3.改革深化阶段(2004-2010年)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科学研究成效显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实现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需要大力推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此,200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出台,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管理体制、科研队伍、领导力量以及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相关事宜,这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政策进入改革深化阶段。同年2月,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要求加强科研队伍、课题攻关、科研基地、学术刊物建设以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2006年修订)、《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2009年)等操作层面政策共同建构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高潮的兴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08年)分别就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提出指导性意见,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渠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