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心,摆脱无话尴尬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生活与健康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4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孩子小时候多好玩,什么话都和我说,现在长大了,和我们基本没什么话说了。”这是一位初二学生家长的抱怨。

      如今,我国的许多家庭存在类似现象。湖北某中学的一份调查也显示了这种“亲情淡漠”,接受调查的232名初三学生中,近七成从不主动与家人谈心,约八成的家长感觉与孩子有“隔膜”。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疏远了,难道父母与孩子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孩子越大必然与父母越“远”吗?

      家长困惑:孩子为何跟我“没话说”

      [家长A]身为公司职员的刘先生也想跟15岁的儿子多沟通,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刘先生说他其实很爱自己的孩子:“我很想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平时喜欢和儿子聊天,聊得最多的就是学习。但我感觉儿子越来越不愿意听这个,每次都敷衍了事,有时干脆什么都不说。儿子挺喜欢篮球的,一说起篮球就眉飞色舞,我却气不打一处来,训他‘一说学习你就烦,提起篮球你就不烦了?’有时他约几个同学打篮球,虽然知道运动对身体有好处,可又怕耽误他学习,我心里很矛盾。眼看孩子和自己越来越不亲,我开始着急。我想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想和孩子亲近,希望每天能和他聊几分钟,却苦于没有合适的话题。”

      [家长B]说起与孩子的事,常女士比刘先生更加苦恼。常女士是公务员,女儿上初三,母女俩的关系曾经很“铁”,可自从女儿上六年级开始,母女俩便越来越疏远了。常女士说:“放学一回家,女儿就把房门一关,跟我们很少说话。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她有个日记本,而且还上了锁。有一次,她忘了锁,我就翻了翻,其实也没写什么。”更让常女士伤心的是,有一次与女儿因为学习上的事闹了一点小别扭,女儿一急,竟“口出恶言”,说她“到了更年期”,“吃饱了精力过剩”。其实当时常女士也就是督促了一下女儿的学习,为了女儿能考上市重点高中,早上6点催女儿起来读书,才“唠叨”了几句,女儿就大发雷霆。常女士又伤心又疑惑,说“我供她吃供她喝,辛辛苦苦把她养大,她却这么对我,这不也是为她好!”

      孩子郁闷:父母“毛病”太多了

      [孩子A]小伟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有时回家后喜欢把电视机打开,想轻松一会儿,但爸爸妈妈一看他开电视就干涉,要么关电视,要么进行“武装镇压”。

      小伟说:“我爸有暴力倾向,喜欢拿‘五指山’压人,巴掌一挥,‘还不去做功课!’我就得乖乖听从,否则后果严重。我妈这时候总会在一旁唠叨‘你还在看电视!期末成绩你比上次又下降了知道吗?还不努力,你难道就不急吗?你现在是高中生了,不要事事都要大人监督,要有自觉性……’说实话,我特烦这个,跟他们聊天,那不是找不自在吗?另外,我妈可能当年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错,总认为我考不好是因为我的学习方法不当,非让我按她的方法背各种课文,连数学都要背。我喜欢足球,可踢足球也得用背课文做交换。我希望和他们聊足球,聊体育,可他们不懂,也不感兴趣,甚至跟我发脾气,说我整天只知道玩,也不讨论讨论学习。他们平时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后你没个大学文凭,哪个单位要你?到时你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弄得我只好在自己的人生字典里增加了两个字:郁闷。所以,我也没兴趣和他们聊天,感觉没什么话好说。”

      [孩子B]在初三女生小玲眼里,妈妈对她很不尊重,因为她发现,妈妈曾偷看她的日记。

      “上学期,有个星期天,我准备好好玩一天,因为一个星期的紧张学习让我头晕目眩。可当我玩累了回到家时,发现我的书包被翻过。我立刻想起了书包里的日记本。果然,妈妈不仅翻看了我的日记,还写了留言。虽然她向我道了歉,但这道歉又有什么用呢?日记写的是我心里的秘密,是我从不向外泄露的隐私,可妈妈却不经允许就看了!我当时又羞又愤,真想从此离开家不再回来了,甚至想到了死……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自己和父母有代沟。从那以后,我极少跟父母讲话,一回家就关紧房门做作业,吃饭时只盯着自己的碗和菜。日记也不写了,我怕妈妈啥时候趁我不注意再‘抽查’。她已经让我失去了对她的信任。是的,她是我的亲生母亲,对我负有责任,可她怎么就不去想想事情的后果呢?我需要的是真正的理解,这一点,父母会给我吗?”小玲失望地叹了口气。

      隔膜的根源在哪儿

      诸如此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膜问题越来越多,长此发展下去,其后果的严重性不言自明。那么,矛盾的根源在哪儿?是不是真的就无法调和了呢?原因多多,矛盾需一一化解。

      ◇1.家庭教育学校化

      家庭教育把所有对孩子的期望都寄托在了成绩上,孩子在学校要上课,要完成作业,回家后家长跟孩子谈的还是作业、学习、考试,可家长们却忘记了,孩子在家里应该享受天伦之乐,家教的学校化,不仅淡化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温情,也导致了两代人之间隔膜的产生。

      ◇2.家长忽略了形象定位

      当前,尤其是中学生的想法里固然有幼稚、偏激和虚荣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较快,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他们敏感、内心脆弱却刻意地表现坚强;他们清醒而洒脱,又免不了孩子气,因此现在的孩子应该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综合体。孩子在变,但我们很多家长的关爱却一直延续着“母鸡式”的传统模式。很多家长在乎孩子的物质要求,注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却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情感,特别是忽略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定位。

      ◇3.孩子逆反

      某中学心理学老师高女士说,十五六岁的孩子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容易逆反,同时,这些孩子在观念、行为、个性上存在偏激和不足。有时不管父母说的对不对,总之父母一讲话就反感。有一位中学生曾经这样说:“父母总让我多穿点衣服,我偏不穿。”我问她:“你不觉得冷吗?”她说:“冷啊,本来我是打算穿的,可妈妈一叫我穿,我就不想穿了。”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和家长的沟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