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型抽样方案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适用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瑞亭,博士,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北京 101118

原文出处: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011
分类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
复印期号:2014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引言

       企业内部审计是公司进行有效内部管理必须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经营规范保证与服务咨询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公司增加价值,并进一步提高经营效果与效率。即企业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调该组织的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为此,内部审计向他们提供与所审查活动有关的分析、评价、建议、忠告和资料,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促进客观地、有效地控制成本费用。

       企业内部审计概念包含三层意义,第一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目的;第二是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的各项活动的决定因素;第三是企业内部审计与组织内部其他职能的关系或称内部审计完成职责的方式。具体而言,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评价组织控制,以确保揭露组织潜在的风险和有效、经济地达到组织的目标和最终目的。在开展各项企业内部审计活动和执行内部审计的职能时,决定性因素是相关风险。内部审计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是保持相对独立性,正是这种相对独立的特征才提供了客观地、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条件。内部审计应同时具备这三层意义的活动及服务才称为内部审计。

       审计抽样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审查,并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审计抽样的基本目标是有限审计资源限制条件下,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形成和支持审计结论。

       二、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不能等同于抽样检查。抽样检查作为一种技术,可以用于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取得审计证据,在使用中并无严格要求。而审计抽样作为一种审计方法,需运用统计原理,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抽样方法的要求实施。审计抽样的种类很多,通常按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可将审计抽样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按审计抽样所了解的总体特征的不同,可将审计抽样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审计抽样在现代审计实务中得以广泛运用,其原因在于:①有合理的经济基础。众所周知,现代企业规模庞大,业务频繁,单纯采用详查法、细查法,需耗费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和巨大费用,这项成本对审计组织和客户而言,都是无法承受的。为节约审计资源,需要采用审计抽样。②有相应的审计目标基础。现代审计目标由传统的查错防弊转为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说来已无必要详细审查被审单位的所有会计资料以及反映的经济业务。③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基础。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一般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发生错弊的可能性减少,即使发生了错弊,也能迅速发现。制定健全、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为审计抽样提供了前提。④有充分的数学理论基础。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理论引入审计抽样,产生了统计抽样。它不仅是抽样数量、抽样方式的确定有了客观根据,同时能够预先控制抽样误差,并对样本结果予以恰当评价。

       回顾审计抽样发展历程,最早把统计抽样应用到审计工作中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步得到发展。1962年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下的统计抽样小组首先发表了关于统计抽样的第一篇论文。文章中指出:“统计抽样已得到公认审计准则的认可,但它并不排斥判断抽样”。1963年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的审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第39号审计程序说明中指出:“在确定某个审计检验范围和挑选被审查项目的方法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在某些情况下行之有效的统计抽样方法”。1967年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出版“统计抽样的审计方法”丛书,至今已出版了“统计导论和金额估计”、“属性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和“比例和差额估计”等分册。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一些会计公司开始在实务中使用统计抽样,以后逐渐地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政府审计中比较普遍。由于这些机构的文件凭证非常庞大,同时也由于有更多的审计人员掌握了统计抽样方法,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连续型抽样方案

       抽样理论在它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产生了不同的抽样方法。在发展初期是标准型抽样,它是专门针对一批产品或一种现象设计的抽样方案。由于设计这种抽样方案时未考虑抽样对象的历史数据或信息,又被称为适用于“孤立批”的抽样。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军工部门设计并实施了调整型抽样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根据不同的质量信息使用不同的抽样方案,包括正常方案、加严方案、放宽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管理理念也在发生变化,早期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侧重于“生产后”产品的检验及鉴定,这种方式虽然能有效地发现产品中的不合格品,但无法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要有效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应当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计数抽样检验中,如果判断一批产品是否可以接收,往往只需用到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目或者缺陷数目,而不管样本中各单位产品的特征的测试值如何。计数抽样检验主要包括:标准型抽样、连续型抽样、调整型抽样、计数序贯抽样等检验方法。连续型抽样检验和调整型抽样检验比较先进,这两类方案主要是适用于流水线,也就是连续批的情况。所谓连续批就是被检测对象总体不需要场地存放,而是直接在流水线上进行抽样检验。标准型抽样检验和计数序贯抽样检验主要是针对孤立批,所谓孤立批就是将被检测对象总体放在同一场地,例如,生产的电视、手机等产品,为了仔细检查,将其放在同一的场地进行检查,而审计抽样情况类似,在属性抽样中对于销货凭证或者赊销凭证的检查,都是将其统一放在一起,然后进行抽样检查。连续型抽样方案(Continuous Sampling Procedures,CSP)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适用于连续提交的在制品的抽样方案。从质量控制的观点上讲,这种方案较好地体现了“生产中控制”的思想。迄今为止,在各种抽样标准中颁布的抽样方案共有五类,即CSP-1,CSP-2,CSP-T,CSP-V,CSP-F。其中CSP-1是各类CSP方案的原型,也是各类方案中最为严格的一种;CSP-2放宽了从抽检到全检的转化条件;在产品质量较优时,CSP-T允许以更小的抽样比率进行检验,CSP-V可缩减连续合格数,以减低全检对生产速度的影响,以上方案适用于无限产品的情况,而CSP-F适用于有限产品的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