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日期:2013-12-28 DOI:10.11821/dlxb201404011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新文化地理学思潮的影响,人文地理学开始由对文化的空间研究,转变到了对空间的文化研究[1],即将文化视为空间过程的媒介,强调文化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个过程中,并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空间实践性[2]。节庆是指固定或不固定的时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作为特殊的民俗文化,节庆一直被认为是特定地方人们生活方式的文化表达[3-4],影响着人们的文化融合,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有了更多“外来者”(媒体、民间文艺家协会、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等)的参与,不断经历着“地方传统”和“现代发展”的融合[5]。乞巧节是岭南传统民俗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爆发迫使其消失淡化了半个世纪之久。近年来在岭南珠村率先得到了复兴,珠村因此获得了“中国乞巧第一村”的名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珠村因广州城区的扩展、政府及开发主体为了规避极高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而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城中村[6]。便捷的地理位置和廉价的租金使得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在这里聚集,珠村的人口结构和职业结构开始趋于多元化,嵌入其中的社会关系网络也随之改变。时代背景的变化、外来权力机构的参与、举办主体的改变等等,这一系列因素使得乞巧节的内容形式得到了重构,乞巧节具有了与昔日不同的意义。居民对乞巧节的认知情感由于居住时间和身份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乞巧节对他们的意味也不尽相同。鉴于此,本研究在回顾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珠村这个特殊的城市微观空间为案例地,运用因子分析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探讨乞巧节的重构对珠村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以丰富微观城市空间层面上有关地方依恋的实证研究,为其后续进展提供新的视角。 2 研究回顾 以前,人们总把地方看成一个空间概念,用矢量精确表达,只包括地理位置和物质形式两部分,没有文化的成分。但在一些地理学家如段义孚(Yi-fu Tuan)、Edward Relph、David Seamon与Anne Buttimer看来,地方表示的则是一种对世界的态度,他们强调的是主观体验而非空间科学的冰冷生硬逻辑[7]。作为现今地方理论的重要子概念,地方依恋源于国外环境心理学。首次将地方依恋概念引入中国的是黄向和保继刚,提出其是用于解释“某些地方与人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特殊依赖关系”的理论工具[8]。“人与地方之间特殊依赖关系”的研究在国外先后出现了三个概念,即1974年段义孚提出的“恋地情结(Topophilia)”,1976年Relph提出的“地方感(sense of place)”,再到1989年Williams和Roggenbuck提出的“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这三个概念描述的内容基本一致,关注人与地的关系,并强调这种关系是一种感情联系,而这种感情联系来源于人对地方的价值观、认知等等。地方依恋这个概念构建了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的结构,认为人对地方既有情感上的依赖又有功能上的依赖[9]。 近几年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地方依恋问题,如地方依恋对人们改造居住环境行为的影响[10]、地方依恋在身份和社区缔造中的作用[11]、地方依恋在个人和邻里之间的差异以及它在邻里复兴中的作用[12]、从乡村迁到城市的居民对乡村环境依恋的表现方式[13]等等;而国内对地方依恋的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大多集中在旅游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对节事场所游客[14-15]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居民[16]的地方依恋研究、地方依恋与游憩需求之关系研究[17],旅游者地方依恋对旅游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影响研究[18],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和旅游发展之影响关系研究[19-22]、休闲的地方依恋的形成与地点提供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23]等。已有地方依恋理论研究很少探讨人们和地方联结的过程及途径的本质,实证层面尚没有民俗节庆和居民地方依恋关系的具体案例分析,没有涉及人们对城中村这一特殊微观空间的地方依恋问题。 国内学者对城中村的关注是从20世纪80年代研究城乡边缘带开始,随着城中村问题的凸显,对城中村的研究逐渐得以深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城中村现象的认识,即城中村概念的界定,特点的归纳,类型的划分,以及对城中村的评价;其次,在透彻辨析城中村概念内涵基础上,不同学科开始从不同的侧重点探讨城中村形成的机制[24-28];而后是关于城中村的改造及发展建议的研究[29-33]。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可以发现,已有研究以城中村改造为目的,主要集中探讨了城中村自身特点和发展机理,很少关注城中村的传统文化、村民的内心感受等方面。 本研究从新文化地理学的视角,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尝试研究重构后的传统民俗节庆与城中村居民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工作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将地方依恋作为分析具有独特民俗文化地方的人们情感的核心内容,探究政府和村民共同举办的乞巧节对广州珠村这个微观空间单元的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本工作不仅拓展了地方理论的研究,也推进了城中村研究的深度,对城中村“软件”方面的改造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图1 珠村在广州的区位示意图 Fig.1 The location of Zhucun village in Guangzhou 3 研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