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网络领域的拓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永和,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北方民族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杨红星,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宁夏 银川 750021)

原文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内容提要: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网络的“嫁接”势在必行。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网络领域的拓展,首先要搭建宣传与教育的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这一先进的电子信息互换系统,增强思政教育的及时性,切实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其次,要注重网络语言的学习与应用。要走进网络生活、进行有效沟通、提高理论素养、引领青年前行。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4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4)08-0004-03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日益融入社会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引领社会风尚的互联网与追求时尚潮流的年轻学子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因此,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需要正视现实,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促进和发挥互联网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正向导引作用。本文在研究分析网络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密切关系的基础上,探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向网络领域拓展的可行性路径。

       一、网络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平台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当代,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和普及带来了一系列新兴传播媒介和传播工具的迅速发展,使网络媒介成为当今理论信仰、思想观念、文化意识、价值理念、社会思潮传播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传播器与风向标。[1]

       有观点认为,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网络传播具有“广普及、广受众、快捷性、共享性”等特征,同时可以实现“双向互动”、“多点互动”。在当今社会,网络与青年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据统计,网民结构中,青年学生占主体地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16日在京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为30.2%,其次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占比为16.0%。企业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整体网民的0.8%,中层管理人员占3.2%,一般职员占9.9%。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领导干部和一般职员分别占整体网民的0.7%和5.2%。另外,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8.3%。[2]可见,在网民的机构中,青年学生占有无可辩驳的多数。

      

       2011年中国网民职业结构图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是社会文化和时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引入网络文化有利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民主化,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效性,有利于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手段的多样化,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社会化。[3]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网络平台的结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网络语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应用

       1.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创造并传播,首先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4]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IM、网络社交SN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中,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5]网络语言来源广泛,形式多样,表现为符号及文字象形、数字及外语象声、方言及外来词借意等,具有高度跨界的混合性。[6]

       网络语言具有形象性与简洁性共存,潮流性与批判性兼具,主观性与随意性俱在的特征。[7]同时,网络语言因其与生俱来的时尚化属性深受大学生喜爱。根据2011年5月至6月对上海市主要的13所高校(包括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调查,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直观态度,有32.2%的人表示愿意接受,多数受访者表示不反对、不偏好和无所谓,占到62.9%,极少数人持排斥态度(1.6%)和喜欢态度(3.2%)。总体而言,大学生群体基于自身的知识和见闻对于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而温和地包容与接纳。[8]大学生成为网络语言的积极倡行者和传播者。

       现阶段网络语言已经广泛地进入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果不进行有效沟通,完全有可能在我们教育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形成交流的障碍。

       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使用网络语言。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只有直面网络语言的挑战,并积极汲取网络语言的“话语优势”,利用网络语言开展工作,方能使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真正走进青年人的心灵世界。

       第一,了解网络语言的环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教育的实现、教育者与受众融通的主要媒介是语言,如果语言相异或者难以相互理解,肯定难以达到有效教育的目标。而这种语言的障碍,的确不同程度地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方面面。在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所以会产生语言差异,原因之一即在于青年人已经步入网络生活并了解网络语言,而教育者却还没有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中走出来去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仍然沉浸在传统的教育语境和教育氛围当中。网络平台是网络语言产生的土壤与环境。要适应网络这种全新的教育环境,教育者必须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掌握网络的使用技术和操作技巧,这是了解和利用网络语言的前提。[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