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三的小张平常酷爱打篮球。两个月前打球后出现腰疼,刚开始没太在意,可后来每次运动后疼痛都会加重,并且休息时也疼,于是来看病。 经过检查,我们发现引起小张腰痛的原因是“椎弓峡部裂”。 “椎弓峡部裂”这种疾病本身并不可怕,但如果没有及早确诊和加强防护,很可能因治疗不当或运动过度而造成腰椎滑脱,甚至导致瘫痪。 小张腰痛找到了病因,有了治疗方案,避免了病情恶化。然而,有相当多腰痛的青少年并没有小张这么幸运。由于被忽视,有的孩子病情已拖得很重才来就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孩子痛苦,家长痛心,医生惋惜。 青少年腰痛,谴遇熟视无睹 一提到腰痛,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中老年人的病,往往忽略了青少年的腰痛。据我多年的临床观察,造成这一现象大致有如下一些原因: 首先,无论是医生还是家长,似乎有一个共识: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会有腰椎间盘突出等因机体衰老而引起的退行性疾病,也很少得尿路结石、肾病等可引发腰痛的疾病。所以,就算出现腰痛,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休息几天就好了,因此放松了警惕。 其次,青少年日常体育活动较多,出现腰痛时,家长甚至医生都容易简单地考虑为腰背部肌肉拉伤。 再次,由于青少年腰痛的某些病因,其早期症状和化验指标不明显,被误诊为“非特异性下腰痛”。 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喜欢简单地用“生长痛”来解释孩子的腰痛。不得不提的是,还有一些家长害怕照X光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就算到医院检查,也对医生开的X光片“讳疾忌医”。 可见,有如此多的因素使我们对青少年腰痛“熟视无睹”。然而,潜在的“杀手”恰好隐藏在这些“掩人耳目”的因素背后。如果不及早把他们“揪”出来,以后必会“作乱”,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一生。 潜在的三大杀手 那么,到底有哪几个潜伏在青少年腰痛背后的“杀手”呢? 第一大杀手: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病因还不完全清楚,好发于14岁~30岁的青年,甚至在十二三岁的小孩中也可见到,其中男性占90%。 强直性脊柱炎,顾名思义,患者的脊柱会逐渐变得僵硬、笔直、几乎不能弯曲,非常痛苦。2012年“哈医大杀医案”中的被告李梦南,正是得了这种病。 该疾病早期可仅表现为腰痛——这种腰痛的特点有些奇怪,患者晨起时或休息后腰痛反而加重,活动后却减轻。随着时间的推移,脊柱会从下到上慢慢融合、变硬,髋关节也可能波及,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到了晚期,患者会严重驼背,行走不便,如果有人在背后呼叫,也无法转头,只能将整个身子慢慢转过去。由此看来,一个小小的腰痛,就可能造成这么可怕的后果。 强直性脊柱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无法从病因上根除。传统疗法主要是运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来缓解症状,但不能延缓病情的进展。近年来,国内引进了一种新药,即生物制剂,不但可以缓解疼痛,更可有效地延缓病情进展,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明显。 第二大杀手:椎弓峡部裂 青少年腰痛,如果排除了强直性脊柱炎,还要考虑是不是椎弓峡部裂引起的,因为这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 椎弓峡部裂,通俗地讲就是椎弓断裂了。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重复性损伤或长期受力不均造成的疲劳性骨折。现如今,青少年的课业重、书包重、姿势不正确,都是诱发因素。也有学者认为,椎弓峡部裂有明显的家族史和遗传性,是椎弓峡部发育不良造成的。 椎弓峡部裂患者的腰痛是持续性的,弯腰时会加重,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在进行腰椎X光检查时才偶然发现。 如前文所述,椎弓峡部裂本身并不足惧,但如果应对不当,会渐渐发展成椎体滑脱,从而压迫脊髓,甚至瘫痪,后果严重。 青少年的椎弓峡部裂,如果没有症状,一般无需治疗,仅需随访观察。对于有症状的患者,首先给予减轻疼痛的常规治疗、限制活动、休息、佩戴支具、理疗等,一段时间后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游泳、慢跑、“小燕飞”等,以此加强腰背部肌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避免弯腰提重物、投掷实心球等,这些运动很可能造成椎体滑脱,从而加重病情。 第三大杀手:腰椎结核 腰椎结核也时常是青少年腰痛背后的罪魁祸首。 大多数人对结核病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肺结核”。其实,结核杆菌一旦侵入人体,便有可能侵犯身体的任何部位,“腰椎结核”便是其中之一。 腰椎结核是人体肺外结核中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很多时候也并没有低热、盗汗、午后潮热等结核病的典型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它的首发症状往往是腰部疼痛,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对于病程长的患者,夜间也会疼痛;如果要拾起掉在地上的东西,往往不愿意弯腰去捡,而是直着腰、蹲下身去捡。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如果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强阳性,则高度怀疑结核。如果核磁共振片上出现了椎体破坏或椎旁脓肿,则说明疾病已进展到了中后期。腰椎结核确诊后,要立即进行抗结核治疗,疗程往往持续半年到一年。如果病情较重,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