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升学季,初三和高三学生的家长严阵以待,准备为孩子参加中考或高考保驾护航,而幼儿园宝宝和小学生的家长同样忙得焦头烂额,因为要为孩子打赢“择校”这场战役。但是近几年来,择校在政策的限制下变得越来越难,家长要想跨区把孩子送入重点学校,只剩下一条路可走:购买学区房。于是,“择校”演变成了“择房”,致使学区房的房价逆市而涨,而且涨到了离谱的程度,令家长们苦不堪言。 不让择校,只得择房 春节过后,北京市民马姓夫妇就开始为孩子的事着急,他们急于确认刚买的房子到底能不能划入一所著名中学的片儿区。 马先生告诉记者:“我到开发商那儿打听,8月房产证能不能办下来,又到教育局和派出所咨询,这房子到底是不是学区房,可是目前都没有得到确切答复。”对于儿子的入学问题,马先生夫妇可谓煞费苦心,3年前就开始为儿子上学做两手准备:择校和买学区房。“今年北京不许择校了,要想让孩子进名校,就只剩下买学区房这一条路了,可是到现在都没个准信儿,您说我们能不急吗?要是划不进学校的片儿区,房子就白买了!”马先生忧心忡忡。 目前,我国城市中小学入学采取的是就近免试入学政策,因此,对于哪条街道哪一栋楼房里的孩子可以进哪一所学校,都有明确的划分。在热点小学和中学招生范围里的房产被叫做学区房,非学区房住户的孩子要想进入该学校学习,需要缴纳一定数目的择校费。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同时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种独特现象。 2014年2月1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2014年全国19个大城市要制定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到2015年,这些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北京市随即宣布,今年在中招阶段将全面取消择校生。 在奔波了一个多月后,南京市民孟大庆终于在一纸购房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房子是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单位宿舍,有些破旧,62平方米,两室一小厅,最后以90万元成交。这样的价格,超过许多新开楼盘的卖价。尽管贵,但孟大庆觉得值,他打着自己的算盘:买了这套房,一落户口,女儿就可以上A小学,将来可以直升B中学。B中学是公认的优秀初中,在不少家长看来,能进B中学,就意味着一只脚已踏进了省重点高中C中学的大门。孟大庆认定这样一个逻辑:“女儿进不了好小学,就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这辈子就没指望了。” 其实,孟大庆的女儿今年才3岁。一年前,孟大庆还没有买房的打算,确切地说,即使买,也压根儿没想到会以高价买一套老旧的二手学区房。孟大庆和妻子都是普通职工,两个人月收入加起来不到8000元。结婚5年了,因为房价太高,他们一直想等经济条件好些再买房。女儿出生后,小两口对孩子教育的考虑是,等孩子上小学时就择校。 “可我们慢慢了解到,按照现在的政策,择校生考高中时不能享受指标生待遇,那样对孩子升学很不利,最终也会影响高考。”优质的教育资源向来稀缺,雪上加霜的是,南京市教育部门最近又出台新规,今年公办初中将严格控制择校生比例,规定择校生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的10%,而以往这一比例通常在20%左右。条件越来越苛刻,名额越来越少,对很多想让孩子上名校的家长来说绝对是个坏消息。最终,孟大庆和妻子放弃了给女儿择校的打算,而选择了买学区房这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为选一套合适的学区房,孟大庆和妻子一个月跑了十几家二手房中介公司。孟大庆告诉记者:“只要挂着学区房三个字,房子就绝不会便宜,而且房源还少,往往昨天刚看中一套,还在犹豫,今天再去,就已经卖出去了。”二手学区房的均价远远超出了孟大庆的想象,他不得不把对房子面积的要求一降再降,这样总价会低些。 “孟母择邻而居,我们是择校而居。”看着蹦蹦跳跳的女儿,孟大庆感觉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像马姓夫妇和孟大庆这样的家长为数不少,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不惜花高价买房,依校而居。本来为方便就近入学而划分的学区图,成了家长们的“购房地图”。不管在中介看来,还是在家长们眼里,只要是热点学校的学区房就不愁卖,价格也只升不降。记者从多家中介机构了解到,一些名校周围的学区房都已经倒手好几回了,绝大多数是家长买了之后为落户口,一旦孩子如期进入学校,房子就转手卖掉或出租。 “如果教育资源配置能够平衡,师资力量能够均衡,我们当然乐意就近上学。”在郑州采访时,家长李群岭道出了家长们的心声。他家住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附近没有好小学,而6岁的儿子入学在即,他到处寻找学区房。他打算让儿子上某名牌小学,于是在附近的几个房产中介公司都留下了电话。“纬四路有一套待售的房子不到70平方米,要价90万元,我们去看了,房子挺破。我觉得不值,而且首付太多,我们承受不起。”3年前,李群岭和妻子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购买了一套住房,若再买学区房就是二套房了,首付是总房款的一半,而他们手里只有30万元。最后,他们还是决定买下,钱不够,只得向亲戚们借。“房子虽然不理想,好在它是学区房,等儿子毕业了,出手也容易些。”李群岭自我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