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比略隐退罗德岛:罗马帝国早期帝位递嬗机制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忠孝,荷兰莱顿大学古代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原文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公元前6年,提比略第一次被授予为期五年的保民官权力。随后,奥古斯都安排他赴亚美尼亚处理因国王提格拉尼斯三世之死所引发的危机。然而,提比略却在此时出人意料地作出去罗德岛隐居的决定。针对这一突发事件背后的动机,保存在古代作品中的记载众说纷纭。实际上,在提比略赴东方任职前夕,围绕“元首继承”问题,奥古斯都与提比略发生了严重分歧,这是导致提比略去职归隐的最主要原因。这一案例从一侧面反映了罗马帝国早期帝位家族过继的特点。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14 年 09 期

字号:

       一、自愿隐退还是无奈之举

       关于公元前6年提比略(Tiberius Claudius Nero)退出公共生活去罗德岛(Rhodes)隐居的历史事实,主要见于维莱乌斯·帕特库鲁斯(Velleius Paterculus)、苏维托尼乌斯(Gaius Suetonius Tranquillus)、塔西佗(Cornelius Tacitus)以及卡西乌斯·迪奥(Cassius Dio)等人的记载。①其中,维莱乌斯生活于奥古斯都统治末期,他曾在提比略的军队中服役多年,公元12年还参加了提比略从日尔曼战场返回罗马后元老院为其举行的凯旋仪式。②作为与奥古斯都处于同一时代,并以亲身经历见证提比略权力崛起的将军兼作家,他的记载无疑为我们考察提比略政治生涯中这段最为黯淡无光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③然而,同苏维托尼乌斯和迪奥的记载相比,维莱乌斯就提比略隐退罗德岛一事背后的原因给出的解释相对简单。④他仅提到提比略隐退背后的目的是为了不使自身的光芒掩盖两位皇子盖乌斯(Gaius Caesar)和卢奇乌斯(Lucius Caesar)的成长。⑤这个理由在苏维托尼乌斯所著的《帝王传记》(De Vita Caesarum)中得到进一步证实。苏维托尼乌斯借他人之口为提比略归隐罗德岛一事给出如下理由:由于奥古斯都之子(此处指盖乌斯和卢奇乌斯)已经长大,他的退出是为了给皇子们的晋升腾出道路。⑥另外一位历史学家希腊人迪奥生活的年代和提比略时代相距已逾二百余年。尽管如此,其著作《罗马史》(Historia Romana)仍然是唯一一部保留至今且较为完整记述奥古斯都时代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在谈到提比略拒绝奥古斯都的委任并仓促离开罗马城前往罗德岛时,这位历史学家说提比略是为了尽快“使自己在盖乌斯和卢奇乌斯的视线和头脑中消失”。⑦

       上述四位作家中的三位都对提比略辞退公务背后的动机给出了大致相仿的答案,即为了避免日后和盖乌斯及卢奇乌斯产生摩擦而采取的政治让步。如果这一理由是可信的,那么值得追问的是:提比略的这一决定到底是出于本意还是被迫为之?如果是被迫的,这种压力又来自何处?

       从以上三位作家的记载分析,这一决定无疑是由提比略本人作出的。如上所言,在选择避居罗德岛前夕,他刚刚获得了当时只有奥古斯都才拥有的保民官权力。⑧另外,根据罗纳德·塞姆(Ronald Syme)的推测,提比略拥有的行省统治权(imperium proconsulare)也很有可能在这一年得到延续。⑨这两个头衔将他提升到仅次于奥古斯都的地位上。⑩不过,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到提比略政治生涯的早期阶段,不难发现他在和其他皇族成员的政治竞争中并不占优势。提比略在公元前24年担任财务官(quaestor)一职时只有18岁,而和他同年出生的马凯鲁斯(Marcus Claudius Marcellus)——奥古斯都的侄子却在这一年得到了营造官(aedile)的职位。(11)在这之前的两年,奥古斯都将唯一的亲骨肉——尤利娅(Julia the Elder)嫁给马凯鲁斯,这让后者在当时被普遍认为是奥古斯都心目中的接班人选。(12)不幸的是,年仅19岁的马凯鲁斯在公元前23年因病去世。在他死后长达9年的时间里,阿格里帕(Marcus Vipsanius Agrippa)一直充当奥古斯都政治决策的第一帮手。(13)然而,公元前12年阿格里帕的去世对提比略政治地位的提升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日耳曼人的战争和处理东方事务的需要,迫使奥古斯都必须找到一个能在军事及外交领域替代阿格里帕的人选。(14)这一次,他选择了提比略。提比略受到重用可从当年他被迫和阿格里皮娜(Vipsania Agrippina)离婚并迎娶尤利娅一事中得到体现。(15)我们并不清楚李维娅(Livia Drusilla)(16)在这一皇族婚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但可以肯定的是,提比略和尤利娅的结合使前者同尤利乌斯家族扯上了关系。尽管如此,我们似乎仍没有充足的理由将阿格里帕之死和提比略再婚视作奥古斯都确立接班人的信号。这或许只是后者通过内部联姻的方式加强尤利乌斯家族统治的一种手段。相比之下,阿格里帕和尤利娅的两个孩子盖乌斯和卢奇乌斯在公元前17年被奥古斯都过继为子,这种效仿当年凯撒过继屋大维的做法似乎更能说明奥古斯都对两个外孙抱有的期望。(17)在阿格里帕死后,由于幼子尚未成年,奥古斯都自然希望已步入中年的提比略在公共生活中担当更多职责。公元前9年,德鲁苏斯(Nero Claudius Drusus)的死亡使奥古斯都不得不将对外事务更多地交由提比略处理,这也让他手中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18)

       在公元前6年退居罗德岛之前,提比略一直扮演一个行事低调、处事谦虚、兢兢业业的军队将领角色。不可否认,他是一位杰出的将军,同时在执行奥古斯都的外交政策方面也相当成功。但必须看到的是,至少在公元前6年之前,在皇帝家族和亲属中,提比略从来都不是最受奥古斯都喜爱的一位。(19)人们普遍认为,作为继子同时又与奥古斯都有血缘关系的盖乌斯和卢奇乌斯最有可能成为元首的继任者。(20)提比略自然不会不明白这一点。如果说提比略已觉察到自身地位的不断提升让身心日渐成熟的盖乌斯感到压力,那么,他识时务地做出让步并不会令人感到奇怪。只不过以退出政治生活、隐居他乡的方式避免和盖乌斯发生冲突似乎又非处理这一矛盾的最佳手段。(21)恰在这时,因亚美尼亚的王位更迭而引发的骚乱迫使罗马必须作出回应。提比略作为处理亚美尼亚事务的不二人选被奥古斯都寄予厚望。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具有处理外事的丰富经验,更在于14年前亚美尼亚国王提格拉尼斯三世的上台也是在提比略的干预下实现的。(22)但提比略拒绝了奥古斯都交给他的任务,并以十分坚决的态度选择去罗德岛隐居。这对于一个只有36岁又重任在肩的将领来说并不是一件合时宜的行为。(23)

       因此,笔者推测,提比略隐退罗德岛并非出自其本意。如果我们以上的推断正确的话,那么在这一风波背后是什么力量迫使他作出这一决定的?无论苏维托尼乌斯、迪奥还是塔西佗,他们均将提比略在公元前6年的退隐与其妻子尤利娅联系起来。三位作家将矛头纷纷指向尤利娅,认为提比略夫妻间关系的不和是导致前者离开罗马的重要因素。

       的确,提比略和尤利娅的婚姻从开始便暗含悲剧,因为二者的结合是奥古斯都出于纯粹的政治动机促成的。与两人此前的婚姻相比,尤利娅和提比略糟糕的感情在当时的贵族阶层中并非秘密。苏维托尼乌斯带着不确定的语气推测说,提比略下决心隐居罗德岛,或是由于“他讨厌妻子,因为他既不敢因哪怕一点小事而控告她或者和她离婚,又不能忍受与她在一起的生活”。(24)迪奥同样指出这一点,强调提比略已经“不能忍受有她在身边的生活”。(25)而塔西佗提供的回答更为简单有力,他指出正是由于尤利娅对提比略的轻视才是促使后者萌发退意的“根本原因”(nec alia tam intima Tiberio causa)。(26)

       塔西佗在此处所谓的“根本原因”是复述提比略时代保留下来的记载还是出于个人判断,我们并不知晓。但如果提比略仅仅因为与尤利娅感情破裂而意在逃避,并不一定非要通过隐居他乡的方式来实现。根据史料记载,提比略在公元前11年和尤利娅完婚。在此后三年的大部分时间,他一直奔走于伊利里库姆(Illyricum)、高卢和日耳曼等地镇压蛮族的反抗。(27)即便在担任执政官的公元前7年,除了年初在罗马城稍作停留,他仍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莱茵河前线的军事征服中。总的说来,从公元前11年到公元前6年的5年内,提比略身处罗马的时间并不多。更何况根据苏维托尼乌斯的记载,自从尤利娅和提比略生的孩子夭折后,两人便已分开居住。(28)如果提比略希望远离尤利娅,他完全可以如往常一样通过在行省任职的方式达到目的。公元前6年提比略被派遣至东方处理亚美尼亚危机正好为“逃离”尤利娅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因此,他似乎不必通过隐居的方式躲避因感情不和带来的烦恼,更何况在这一年他的事业刚达到巅峰。因此这种冒险便显得非常不合时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