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越来越多企业的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实现了数据挖掘功能,并逐步完善了信息管理系统。然而,这些企业集中在银行、保险、电信等行业。由于物流行业在我国的整合度不高,中小物流企业较多,所以BI并未在物流行业广泛应用。但物流行业的特点也决定了企业拥有庞杂的业务数据,这为BI在物流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于此,本文以WK物流集团公司的运作模式为实例,主要运用BI的相关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Web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2 WK物流公司业务发展与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WK物流公司是一个大型物流企业,其业务以零担货运为主,大客户的整车货运业务占总业务比例不足15%,但发展势头较好。零担托运货物的配送经过网点收货、分拣中心分拣、专线方向配货装车、专线运输、到达各分公司网点、分拣保管货物、客户取货或上门送货等诸多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货物本身及交接情况的信息,为了照顾信息采集的方便,这些信息的存储格式会呈现多样化,而物流公司在做业务及效益分析时,又需要计算机智能系统提供辅助决策。 现有信息系统一般采用C/S架构,服务端由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一台部署服务端应用程序的服务器和两台网络接入服务器构成。客户端使用网络协议连接至服务端,在应用程序服务器上,目前部署了6套程序的服务端(网点、清算、调度查询等),不同程序均操作同一个数据库,所有数据均通过中心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交换。现在支撑WK物流公司零担业务运营的信息系统有物流网点管理系统、结算中心管理系统和调度中心管理系统三个模块。此外公司已经使用OA系统,但利用率不够高,有些能够使用OA管理的流程和文件还游离于OA系统之外。 3 WK物流公司BI的系统需求 WK物流公司现有的管理系统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和自身业务的需要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并受外部条件限制使得各个子系统之间、各个功能模块之间不能充分协调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WK物流公司实际操作中,客户在发货时需要手工填写发货单,然后公司理货员拿发货单与货物核对后填写发货标签并逐一贴到每件货物上。货物信息采集手段落后,直接影响了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和准确性,不利于信息的管理和对原始数据的挖掘。单据还需要手工填写,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容易导致破损、丢失或输入系统时出现人为错误。另外,单据种类较多,格式不统一,降低了管理的效率。 (2)信息系统资源未充分利用。现有系统未能充分考虑业务的特点,使得系统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比如物流网点管理系统在固定时段会异常繁忙,而除了这些固定时段外,网点管理系统比较空闲,信息系统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支持物流网点管理系统的服务器资源却是一定的。 (3)缺乏数据分析功能。系统只有对业务进行支持和管理的功能,没有对业务数据分析的功能,使得优化业务流程的工作缺乏参考数据,进而导致业务流程存在窝工的现象而不能及时优化。 (4)缺乏对信息的自动处理。现有的系统只是对信息的管理,没有对信息的自动处理功能。而物流企业有大量的信息需要系统自动做出处理,系统自动处理往往比人工处理效率要高。 4 BI功能流程优化 在BI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原有系统一些与BI无法衔接的地方需要做改进和优化。在考虑WK物流的实际情况以及结合业务功能流程的优化,把具体业务大致分为五个流程:客户发货流程、货物交接流程、提货流程和运费及代收货款管理流程。 (1)客户发货流程。客户发货流程中主要包括客户信息录入、运费计算和票据打印。揽货录入的功能可以安装在移动设备上,如射频设备、平板电脑等,揽货人员带移动设备到客户所在地,在现场录入货物信息,给客户发送一个电子凭证(或者打印收据),然后送至营业网点,提高揽货的服务质量。Web界面的录入可以有效改善原有手填单据后由录单员统一输入系统所带来的输入压力和差错,也便于通过Web界面对客户的提示,提高效率,降低出错,并为BI系统提供优质统一的数据源。RF设备的应用使得揽货突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能更方便地服务客户,也为BI系统及时得到货物信息提供了支持。 (2)货物内部交接流程。货物的内部交接采用RF交接方式。RF交接时记录运单和货物的交接状态,实现货物阶段性信息监控。如果交接中发现异常,则对不明货物进行查询明确其归属,并提供纸质交接单,提请系统审核。上述的交接模式改变了原有的只靠交接单交接的低效状态,货物阶段性的信息监控降低了串货、丢货的可能性,工作人员的责任也更容易理清。这种模式提供的信息更有利于BI系统进行货物信息的挖掘和一线员工绩效的分析,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网点交接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