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财商的首席培训师

作 者:
浩然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之初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4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你的孩子花钱合理吗

      9岁的涛涛读三年级,为了要零花钱的事情,跟爸爸妈妈吵过几次架了。涛涛的爸爸忧虑地说:“我们每周给50块零花钱,他还经常不够用。本来是怕他有时吃不饱,谁知道他不是买些不饱肚子的零食,就是买些乱七八糟的玩具,还总是回家说哪个同学的什么东西特酷,如果我们不买他就发脾气。”

      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规划、爱攀比……不少家长头疼孩子的这些小毛病。《2012中国少儿财商调研》白皮书显示,3/4的儿童不差零花钱,但是超过1/3的孩子花钱是笔糊涂账,不记得自己花在什么地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洪明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之间知行不统一的现象比较突出,比如97%的儿童都赞同节约,但实际生活中他们的浪费现象非常普遍;不少儿童对金钱的意义认识不正确,超过一半的儿童认为“有钱没钱不重要”,甚至有5.2%的儿童认为“有钱会变坏”;同时,不少儿童缺少必要的经济活动,花钱由家长包办的现象严重。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中国人富裕起来的时间不长,上一代人拼命劳动才能求得温饱,普遍节俭,缺乏投资意识。这一代的家长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小时候基本无财可理;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文轻商、重义轻利”等思想的流传,他们对理财的意识与有限的知识都是慢慢在生活中摸索得来,不少成年人都没有学会很好地理财,近年来“啃老族”、“月光族”、“卡奴”等年轻群体日益扩大就是明证。随着社会的发展,衣食有了基本保障的家长们给孩子的零花钱多了起来,但给钱的同时,缺乏帮孩子学会正确理财的配套管理。

      2011年发布的《中国平安国人财商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财商刚过及格线,平均得分仅为60.1分,并表现出高态度、缺知识和低行动的特点。大人们都没学好,又如何指导小孩子?

      此外,一些家长过于宠爱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吃自己小时候吃过的苦,简单地认为“再穷不能穷孩子”;有一些家长本身就认同了诸如“有钱就有一切”的价值观,或者将金钱与学业挂钩,或者用钱来培养孩子的贵族气质。如此价值观引导之下,对孩子财商的培养自然就堪称可忧了。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简称FQ)”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罗伯特·T·清崎提出的,他认为,“财商”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属于整体智慧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能力:正确认识金钱及其规律的能力;正确使用金钱的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对金钱的观念、知识、行为。现在,财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西方某些教育学家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

      孩子的财富行为关系到道德行为,财富价值观关系到人生价值观,孩子的财富创造能力则关系到小至家庭大至民族的幸福创造力。对儿童进行早期的理财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理性、适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不仅能够解决孩子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所面临的关于金钱与财富的实际问题,而且可以引导孩子从小学会规划梦想和管理人生,这将成为他们受益终生的重要财富。

      几个妈妈的财商培养实践

      北京妈妈小栩是个普通公务员,儿子坦坦8岁,正读二年级。坦坦在5岁多和6岁多那年的春节期间,跟妈妈一起在老家县城的广场卖过玩具。妈妈先带着坦坦去玩具批发市场进了6种货,预先讲解盈利和亏本的概念,为了让坦坦方便计算,商定玩具价格只有5元和10元两种,还交待了如果人家还价应该如何应对之类的注意事项。

      适逢假期,广场上挤满了卖各种吃喝玩乐物件的摊贩,坦坦的小摊被淹没在其中,半个小时过去也没卖出一件。妈妈和坦坦商量后,将地摊挪到一个不那么喧闹的拐角口,很快生意就找上门来——一个小妹妹央求她奶奶买一支泡泡棍,奶奶过来问多少钱,坦娃一紧张竟然忘记了,妈妈只好代为回答。很快生意多起来,坦娃开始变得大方一些,9毛钱进价的泡泡棍,坦娃开口价有时5元有时10元,都有人买。更多人聚拢来,坦娃不再羞涩,主动招呼人家:“过来看看玩具吧!”有一个小朋友喜欢上了小工程车,缠着妈妈买了5个还不肯走,哭着要把10个全部买下,坦娃也哭了:“不卖了不卖了!”大家都愣住了,原来他也喜欢这个小车,想留下一个自己玩。

      这天坦娃高兴坏了,自我总结了一番:泡泡棍卖得好是因为比别人的造型更酷;旋转陀螺质量太差,下次不能进货;小飞箭虽然看着不错,但由于自己不会演示卖得也不多,今后要多了解……3天时间,坦娃共卖了60元钱,比库存的玩具成本略多一点,妈妈说这已经可以叫首战告捷,奖励坦娃自由支配这些钱。坦娃乐得将剩下的玩具全部送给了路过的小朋友,其中一个小朋友特意回赠一个棉花糖。

      小栩说:“经过两次摆摊后,有时候他想买什么我们不同意,他会很男子汉气地说下次摆摊去挣钱了自己买。此类活动有机会我会继续做,希望达到的目的有三个:锻炼与陌生人的交往能力,切身体验做生意这种职业,最后才是财商。理财和与人打交道,往大了说可以称为学问,摆摊只是一种感性引导,不能寄希望一两次就使孩子有质的变化。”

      小栩如此重视对孩子财商的培养,与她的个人经历分不开,她从小到大被要求的都是好好读书,大学毕业后遵从父母的意愿考上公务员,但她时常感觉这样刻板的生活不是自己喜欢的,曾经尝试在业余时间与朋友一起批发睡衣赴夜市练摊,也折腾过进口奶粉或是帮朋友推销红酒的生意,虽然没赚到钱却感觉经历可贵,同时也深感自己从商的局限和不在行,因此希望孩子能从小多一些体验,为今后的生活提供更多可能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