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日期:2014-01-09 DOI:10.11821/dlyj201403016 1 空间福利基本概念与内涵 1.1 空间福利 福利是社会学用语,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与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1]。将这一概念延伸到人地关系或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可以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二者关系的和谐有序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所营造的和谐有序的地表空间环境是人类延续与发展的空间福利。具体而言,所谓空间福利,是指保证人类(人群)安全与健康并使生活质量维持一定水平或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由环境、物质和文化所构成的空间和谐有序状态以及这一状态所能提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福利提供的源泉看,空间福利由自然福利和人文福利构成。由自然界经过长期的地质年代演化构成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发展的自然福利;而由人类文明进步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是人类发展的人文福利,包括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所以,空间福利源于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自然界演进和社会发展两方面成果的积累,这些积累构成人类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保障。 从人类发展看,人文空间福利来自于4方面的积累。一是文化积累,体现在可复制的理念、技术、模式的传播,以及宗教、种族文化的传播等方面,成为对空间管制和建构的文化基础。任何一种空间行动都与其所积累的文化成果或底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二是以城镇居民点为核心的物质空间网络的建构。城镇空间是人类有目的的营造的有形空间和空间使役系统,此空间所体现的物质与文化环境,是人类创造财富、实现自我价值的物质基础和环境保障。以城镇为核心所构建的物质网络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空间物质支撑。三是物质财富生产系统。主要是经济系统,是创造人文福利的途径和手段。四是以国家为主体建构的地表空间管理框架,决定着特殊群体发展的环境容余。国家是人民创设的为人民谋福利的一种工具。例如,一个国家空间范围的大小即国土面积的大小,文化底蕴的厚重与浅薄、经济实力的强弱,是相应群体发展的基础。 1.2 福利空间 与空间福利对应,另一概念是福利空间。所谓福利空间是指满足人类或群体安全、健康和发展需求的界限范畴明确的功效空间。对应于空间福利,福利空间则是实实在在的空间体系,一般体现为功能、效力和效率三者有机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实体空间集合,包括物质空间和关系空间,是构成空间福利的基础。由多种福利空间构成的集合体叫福利空间体系或空间福利系统。 福利空间的划分、界限和功效既决定于人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也决定于人对社会空间的选择和目的彰显,以及人类的价值取向和标准。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人类自成为社会的“人”以来,对空间的利用就不断地扩展着。总结起来,以人的作用力为主导分类,或按照“人类中心主义”原则分类,人类居住的地表空间可以分类三类(图1):一类是人造自然空间,主要表现为城市空间,在此空间中人类的意志和建构价值主宰着地表的形态景观、要素配置和一系列作用关系;第二类是人工自然空间,主要表现为以农业活动为主的区域,在此区域中人类的意志和空间建构行为与自然规律共同主宰着地表的形态景观、自然与人为要素的利用和一系列作用关系;第三类是人化自然空间,此空间中主要由自然规律主宰着地表的形态景观和一系列作用关系,人对其仅仅是意识感知而已,这类空间包括沙漠、海洋、戈壁、极地、宇宙等。前两类空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福利空间[2]。
图1 福利空间与自然认知 Fig.1 Status of spatial welfare and natural cognition 从功能、效力和效率角度看,人类或某一群体对空间功效的要求不同,则相应地形成一系列功能特征明确的福利空间,并通过自然区划、行政区划、经济区划、城市规划等一系列手段划定范围以及通过城市建设、工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工程行动物化空间、构建系统和景观,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制和实施一系列经济社会行动保证其效力的发挥。但效率如何体现,则与文化、技术和技能有关,更与要素、行为的组织模式直接关联。 福利空间的空间表象可以从三方面理解:一是基于生产、生活和生态主体功能而确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可以认为是功能性福利空间,空间尺度可大可小,是空间组织的基本着眼点;二是基于安全、健康和发展需求而确定的功效空间,可以认为是依据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按照功能和效力的原则组合而成的地域空间,在此空间内强调结构和关系的平衡,突出标志是其效率可以标定;三是基于依存关系所确定的关系空间,即存在一定作用关系的空间行为与关联网络。城市无疑是属于功效类的福利空间,自然保护区可以认为是功能类福利空间,城市—区域空间和城镇体系网络可以认为是关系类福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