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TU98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14)01-0171-06 景观空间环境的旷奥之说源于中唐时期文学家柳宗元的一句名言:“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①柳宗元可谓是一语道破景观空间环境的动态感受。20世纪70年代,冯纪忠先生研究了柳宗元的思想,提出以空间的旷奥变化来组织景观空间序列的想法,对景观设计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旷奥特性一直被看作是景观空间组织的重要因素,但景观设计师对其关注的角度则有所不同,理解有时也会有失偏颇。因此,深入研究景观空间环境的旷奥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人类与环境作用普遍动机的旷与奥 要正确理解旷奥特性,须从人类与环境作用的普遍动机说起。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在与环境作用的过程中,其基本动机是相同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领会(making sense),指人们对环境有一种去理解、去识别的意念,即设法去认识和知觉客体的驱力;二是介入(involvement),指人们对环境有一种去探幽、去体验的愿望,即设法受到环境刺激而激发的诱因。② 显而易见,支持“领会”和“介入”这两个方面动机实现的景观空间环境应该受到欢迎。对领会的支持,意味着能提供各种条件使游人更易于理解景观空间环境,形成认知图像;同时,景观空间环境还应具备一定的奥秘性和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能提供各种条件使游人去预测、思考和探索,并被游人逐步把握。显然,设计平淡、缺少变化的景观不利于游人介入动机的实现。[1] 与领会动机相应,游人在游览过程中希望景观空间环境为自己所掌控,具有可解性;与介入动机相对应,游人又总是带着一种探索的心理,希望环境中有较多需要推测和推理而有待呈现的信息,具有可索性。可解性和可索性代表了与游人的普遍动机相关的景观空间环境特性的两个方面,分别对应于柳宗元所云之“旷如也”和“奥如也”。 二、旷:景观空间环境的可解性 旷首先意味着景观空间环境可理解、可识别。理解、识别环境是动物的天性,其潜在的依据来自物种环境生存的理论。动物为了生存需要借助各种各样有特色的物体来认识环境,人类也不例外。可解性强的景观不仅能给游人以安全感,而且还会增强和加深人们在游览时的内在体验。 凯文·林奇(Kevin Lynch)③经研究认为,人们对环境的认知过程可以理解为视觉的一个分类过程。从心理学上讲,人们在评估与辨识环境并付诸行动之前,需要知道自身所处的方位,也需要知道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件。为此,人们必须具有理解和识别周围环境,包括在环境中给自己定向、定位和寻找目标的能力。人会在记忆中重现具体空间环境的形象(称为意象),也就是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这种意象对个体来说,无论在实践上还是情感上都非常重要。显然,易形成认知地图的环境可解性更强。环境存在的很多差异,也有相互联系,人们按照各自的意愿、思维方式对所见内容进行筛选、推理、组合,并形成认知地图。景观异质性对于人的视觉会产生冲击,而如果每一处环境雷同,就很难形成这种效果。 加拿大著名学者罗美迪·帕西尼(Romedi Passini)通过调查发现,有两种类型的认知地图:第一种类型的认知地图与人的运行顺序有关,可看作是按照时间在印象中来排列环境元素的结果,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时间特性,可称之为线性认知地图;在第二种类型的认知地图中,环境被整体地加以理解,它给出的往往是空间的位置、方向等,可称之为空间认知地图。罗美迪·帕西尼的研究影响了许多设计师。 认知地图的形成有赖于不同类型的景观环境信息。游人直接从运行过程中得到的可称为感知信息,而从以前的经验、回忆中获得的可称为记忆信息。感知信息中包含了记忆信息,因为游人在获得感知信息时,记忆信息也在起作用。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在某一个特定时刻,记忆信息可相对于感知信息而独立存在,而感知信息则不然。此外,景观环境信息也能依据感知信息及记忆信息通过游人主观推理而获得,这样得到的信息可称之为推理信息。由此可见,决定景观空间环境可解性强弱的因子具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参考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景观空间环境中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是认知地图的五种基本要素,其中游人对道路和有特色的标志的印象较深的,这两者是人们首先组成认知地图的元素。具体设计时通过景观植物、景观水体、景观地形、景观道路、景观建筑及小品等物质要素的处理来营造环境。 可解性不仅是指物质环境清晰易辨,富有意义,更是一种旷达的境界。空间感受为旷的景观洗练明快,或曰开敞,或曰登高,或曰简洁,在情为畅,在意为朗,朗者心胸开阔,精神振奋。任何景观设计作品都是要通过物质空间环境来表现的,但由于文化的差异,究竟如何表现却各有不同。如果说中国人多倾向于引而不发,显而不露;西方人在很多情况下则是更直接和无保留,体现出更多的旷的特点。相比较而言,西方古典园林更具有理性。 在西方造园史上,意大利台地园及法国古典园林毫无疑问都是值得称道的。意大利台地园常顺应山势设置多个连续的台地。尽管其内容和形式在不断演变,但在布局上始终保持着一贯的特色,常采用严谨对称的手法,以纵横交错的轴线进行空间划分。通常有一条明显的主轴线,形成主次分明的空间格局,府邸建筑大多位于中轴线上,对称排列在中轴两侧,景点往往是自下而上地各个逐步展开,从上层台地中可回头俯视下层台地的景色,及至顶层台地,放眼望去,近处花园景色清晰可见,远处山峦田野、城市风光尽收眼底。意大利台地园的以上特点显示其具有很强的旷的感觉,景观环境容易被识别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