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话传说看古代日本人的灾害认知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海燕,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日本史、中日关系史研究,浙江 杭州 310028

原文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日本的神话传说是在与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文化中产生的,是探究古代文化种种原象的重要端绪。《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所记载的神话传说包含了古代日本人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其中,创世神话、须佐之男命神话、苇原中国平定神话、夜刀神神话和治水神话等神话传说,一方面表达了古代日本人对自然灾害的敬畏,认为自然灾害是神的行为;另一方面,亦传递出古代日本人直面自然灾害时积极应对的意识。同时,在日本神话传说中,不只是强调自然灾害对农耕社会的破坏与冲击,而且还言及人类开发自然的行为与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关联,显示出古代日本人对人与自然相互制约关系的认知。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14 年 08 期

字号:

      [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14-05-31

      DOI:10.3785/j.issn.1008-942X.2014.03.122

      日本是因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岛国,日本列岛上的人们不断经受地震、火山、海啸、干旱、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考验。由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知程度不同,其防灾、应灾的能力及行动也有所不同。在不具有如今科学知识的古代,面对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威力,人们对赖以生存的自然往往会感到畏惧。古人的这种灾害认知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变化,世代相承,对后世文化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目前遗存的文献史料中,古代日本的神话传说最早形诸文字是在8世纪,作为正史的《古事记》、《日本书纪》分别记述了以皇室传承为中心的融合氏族传承与民间传承的神话传说;而地方志性质的《风土记》则记录了各地相传的旧闻逸事。关于这些神话传说,以往的研究视角多集中于统治意义及信仰、祭祀、礼仪、习俗等诸方面①,而蕴含在神话传说中的古代日本人的灾害认知,一直以来对其进行的探究却不多。本文拟以《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所记载的神话传说为中心,探讨古代日本人对自然灾害的认知。

      一、创世神话中的灾害意识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神话体系中记载了关于日本列岛的起源、天皇家系谱的起源、农作物的起源等起源神话。《日本书纪》神代上篇的开篇对有关天地宇宙的形成如此写道:

      古天地未剖,阴阳不分,浑屯如鸡子,溟涬而含牙,及其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淹滞而为地,精妙之合抟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1]77

      该段“天先成而地后定”的天地分离神话所表达的宇宙起源论,源于中国道家思想的天地开辟神话的影响[2]98。基于这一宇宙观,古代日本的神话首先构建了天上世界(“高天原”)及其诸神,然后再由天神创造日本列岛以及岛上的万物生灵。

      依据《古事记》所记载的神话,日本列岛的“创世”是由伊邪那岐命、伊邪那美命(《日本书纪》分别称伊奘诺尊、伊奘冉尊)男女二神开始的。天神赐伊邪那岐命、伊邪那美命二神一支“天沼矛”(《日本书纪》称“天之琼矛”),命令他们去创造“海上漂浮之国”。于是,伊邪那岐命、伊邪那美命二神站在天空的浮桥上,向漫漫大海垂下天神赐给的玉矛,用矛搅动海水,被搅动的海水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鸣;当二神从大海中向上提起玉矛后,矛尖上的海水垂滴落下,遂成一岛;由此,伊邪那岐命、伊邪那美命二神从天上降临地上[3]52。神话中关于二神造岛的描述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来自古代日本人对自然界本身活动的认知。据《日本书纪》天武十三年十月壬辰条记载,天武十三年(684)十月十四日夜晚,日本列岛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山崩河涌,房屋倒塌,人民及六畜多死伤,并且,“是夕,有鸣声,如鼓闻于东方,有人曰:伊豆岛西北二面,自然增益三百余丈,更为一岛。则如鼓音者,神造是岛响也”[4]455。从该条史料可知,地壳的变动产生如同鼓声的巨大声鸣,并造成在伊豆岛的西北部升出一新岛。当时的人们认为新的岛屿是神所造,而鼓鸣般的声音则是神造新岛时的声响。这与上述伊邪那岐命、伊邪那美命二神造岛时海水鸣响的描述颇为相似。《古事记》、《日本书纪》所传承的神话体系大约形成于天武朝时代[5]290-330,由此推断,伊邪那岐命、伊邪那美命二神以矛造岛的过程是以古代日本人对海底地壳运动造成新岛出现的自然现象的观察为基础,经过《古事记》、《日本书纪》编纂者润色而成的神话。

      神话中,岛屿造好后,伊邪那岐命、伊邪那美命二神便从天上降至岛上,开始创生诸岛屿及诸神。创生的诸岛包括淡道之穗之狭别岛(淡路岛)、伊豫之二名岛(四国岛)、筑紫岛(九州岛)、伊伎岛(壹岐岛)、津岛(对马岛)、大倭丰秋津岛(本州岛)等八大主要岛屿及其他岛屿;诸神包括掌管海、川、山、木、草野、风、火等的神,及掌管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食物等的神。据《古事记》所述,伊邪那岐命、伊邪那美命二神共造出14个岛,35个神[3]60。

      在诸岛、诸神诞生后,《古事记》、《日本书纪》的神话开始言及灾害的威力,首先表现的典型事例是伊邪那美命之死。伊邪那美命生火神时因炙伤而病卧在床,其间,伊邪那美命的呕吐物化为金山神(矿物神),其屎化为土神,其尿化为水神和掌管农耕生产之神,最终伊邪那美命病亡,命归黄泉国。伊邪那美命病中生成的四神,说明古代日本人已了解火在冶金、制作土器、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3]60,反映出古代日本人已意识到火在农耕社会中所具有的双重性质:既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的物质,又具有威胁生命的威力。

      伊邪那美命死后,伊邪那岐命悲痛至极。他拔出佩戴在身上的剑,斩断火神之颈,剑上的血分别化生成雷神、日神和溪谷水神②。在古代,雷电和太阳都是火之源,而水的性质则是克火的。火神之血同时化生火源之神和克火之神的神话,反映出古代日本人对火的自身特性的认知。

      伊邪那岐命为见伊邪那美命,追至黄泉国。然而,当看到伊邪那美命不仅遍身蛆虫,而且头、胸、腹、阴、左右手、左右足被八雷神③盘踞时,伊邪那岐命畏恐地逃离了黄泉国。其时,八雷神等率黄泉军追赶,伊邪那岐命用桃子击退了雷神等。“用桃避鬼”观念源自古代中国,《山海经》、《淮南子》等经典中都有言及,此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关于雷神的认知。前文已述,伊邪那岐命怒斩火神后,火神之血化生而成的诸神之一是雷神,其具体神名是石拆神、根拆神和石筒之男神④。其中,除了石筒之男神的神名含义不详以外,石拆神的含义是具有劈开岩石威力的神,根拆神的含义是具有劈开树根威力的神[3]62。由雷神名的含义可以推断,古代日本人对于雷的威力有畏惧感。而雷神出现在黄泉国,折射出在古代日本人的意识里,雷具有灾害性的一面。伊邪那岐命以桃避雷场景的描述,也可以说是出自同一意识,强调雷的危害性。这一点在《日本书纪》推古二十六年(618年)是年条可以得到佐证,即当年因造船舶之需伐木时,有人说:“霹雳木也,不可伐”,但主持造船的官员却以“其虽雷神,岂逆皇命耶”为由,采伐了树木,于是“大雨雷电之”[4]20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