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比岱(Jacques Bidet)①是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要人物,他的许多著作都反映了当代社会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趋势。在他与热拉尔·迪梅尼尔(Gérard Duménil)②的新著《另一种马克思主义:另一个世界的另一种马克思主义》③中,他们不仅对新自由主义及其实践表达了不满和反抗,而且鼓足勇气试图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这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十章。第一部分主要对马克思的理论尤其是阶级理论进行概括;第二部分对20世纪的阶级和革命问题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第三部分针对当代社会发展提出了新阶级理论,指出当代社会组织中管理的干部主义(cadrisme)盛行,管理阶层形成了一种新的阶级;其余两部分是以新阶级理论为基础,探讨新阶级联盟以及以此为基础从民族国家到世界国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其中第三部分第五章“新阶级关系:管理”④十分重要,它是在之前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重新阐释和对20世纪历史的解读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为之后的重建工作,即对当代社会进行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分析并提出一个当代社会秩序的理论,作了铺垫。两位作者在这一章中基于市场和组织(organisation)这两个基本因素对阶级关系构成的影响,重点阐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组织因素的发展,尤其是处于管理(encadremert)地位的一个新阶层的形成和发展。他们进而分析了当代由此形成的一种新的阶级关系,并重构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理论。他们的基本观点是:阶级不仅是市场的产物,而且是组织的产物。后者体现了当代阶级关系演变的新特点。本文集中探讨组织与管理新阶层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资本主义自身发生了很大变化。那种自由的、没有组织的资本主义依靠组织来自我拯救。马克思所批判的无组织、无计划的自我毁灭没有发生,是组织拯救了资本主义。其中一个关键的组织形式就是:资本主义的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缓解甚至消除。社会新秩序的形成使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缓解甚至消除马克思所说的矛盾。 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以阶级的革命为基础的。这次革命本来意在形成一种新的文明。但在今天我们已经很清楚:既往的阶级革命并不乐观,因为,一个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并没有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甚至在有些地方,社会主义革命的领路人将革命的成果据为己有。 阶级无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还是在当代社会理论中,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比岱与迪梅尼尔的新阶级理论不同以往之处在于,它与当代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在马克思的逻辑中,阶级的形成和现代生产联系在一起。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围绕着工资关系划分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也就是说,通过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概念,市场上的个体之间的关系转化为阶级关系。雇佣劳动者可以随意“换主人”的权力也意味着剥削关系不仅被当作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来理解,而且总是被当作两个阶级间的关系来理解:受雇佣的劳动者换主人,但仍然是原属阶级的成员。这种生产过程的结果是,雇佣劳动者携其唯一的所有物即劳动力一起重返岗位。相反,资本家因剩余价值而得到了再生产和增加的资本,使其能够消费和积累。 这种阶级关系的变化,在马克思的理论及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主要通过建立先锋组织使工人阶级团结起来,推翻旧制度,解放生产力。马克思的组织理论就是如此形成的。组织原来是用来推翻资本主义的。在这样的组织中,干部的作用尤为重要。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干部问题十分突出。干部具有特殊的地方,他们启发和开导人民大众,让其具有自己的觉悟,进而推翻旧制度。在苏联时期,布哈林与资产阶级妥协,让干部的主导地位变得神圣而可敬,以便实现社会现代化。新经济政策使社会主义的干部和资产阶级由原来的不共戴天变成了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并存。 其实,仔细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看到“干部关系”出现于资本主义内部,这种社会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与严格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关系相结合。它成为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的、新的阶级视角。 比岱与迪梅尼尔申明,阶级形成中的组织因素不是他们的新发现,马克思本人也是一个组织理论家,他最早分析了对不受市场影响的生产进行协调的组织形式。马克思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马克思全面考虑了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在资本主义企业内部,市场并不能保证协调,必须由组织来保证。《资本论》第1卷把手工制造业中的劳动分工作为大工业时代一种新的社会生产逻辑进行了分析。在《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又大胆创新,将这一分析从生产车间推广到企业整体,把与生产方式属性相关的任务称为“资本主义职能”。资本家把筹措资金、购买原料、雇佣劳动力并组织生产、开拓市场、销售、关注货币的流动性等这些任务造成的管理费用都归入生产和流通的“成本”。 其二,马克思很早就辨明了伴随着资本的社会管理模式发展而产生的现代金融机构(管理融资过程中的资金)的作用,认识到“管理”就是组织。在此意义上,金融管理的组织过程强于市场机制。而一个世纪后,国家干预经济才产生的“经济政策”概念,是社会组织的新发展形式和阶段。但是,马克思在当时并没有预料到后来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国家干预的这种重大组织因素。 其三,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分析中,凸现了强有力的组织方式。其超越资本主义的计划处于“社会化”和由之带来的生产力扩张的历史趋势中。在大企业中,积累和竞争与生产方式的集中分不开。随着企业在规模上的扩大和数量上的减少,组织合理性渐渐超越了市场合理性。马克思从资本主义演变的两大组成部分——大企业和大金融机构的联合中预见到另一种社会秩序即后资本主义。马克思认为,这种新演变体现的阶级结构中的组织,为现代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准备好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