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使孩子更加聪明能干。高尔基曾经说过:“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燃烧起来,而逼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劳动不仅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对孩子的意志、情感、兴趣、性格、品德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爱劳动。劳动教育必须从小抓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最容易轻视和忽略的往往就是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致使孩子认为劳动是跟自己完全不相关的事情。 白雪今年都11岁了,可是一点家务活儿都不会干。她的衣服得让妈妈洗,甚至手绢、袜子也要妈妈洗。自己的房间乱得像狗窝一样,可她每次出门都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有时妈妈忙起来,没及时洗她换下来的衣服,她就又叫又闹。 一天,妈妈忙不过来,让她帮忙收拾碗筷,她居然说:“收拾碗筷不是你的事吗?我帮你做是不是得给我点‘劳务费’?”…… 其实,从孩子的天性来讲,他们对劳动并不反感,相反还经常跃跃欲试。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看见你在擦桌子,也会伸出小手去抢抹布,擦上几下,可大多数家长都会拒绝孩子。在家长的拒绝声中,孩子以为这些家务与自己没有关系,不需要插手,久而久之也就不想干了,不爱干了。 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让孩子从幼年开始学习、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实际上就等于损坏和摧残孩子的智力才能。给孩子劳动的机会,就等于给孩子发挥其智力才能的机会。那么,怎样使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呢? 1.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已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表现为他们什么都要“自己来”。家长要抓住时机,及时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孩子开始学习劳动时,家长必须言传身教,一步步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以后再逐步让他自己干,并要注意安全、卫生,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2.让孩子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 日常生活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中,孩子能获得简单的劳动技能,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可以让孩子承担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擦鞋、扫地、擦桌子、洗碗。在大扫除时,要让孩子承担一些工作,如洗抹布、扫地等。 3.增强劳动的趣味性 这是调动孩子劳动积极性的一大法宝。比如采取竞赛的形式,既可以满足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又可以使劳动富有情趣。家长还要通过劳动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表现力,因为孩子的劳动离不开这几种能力。正确地组织孩子参加劳动的过程,也就是发展他们智力的过程。如,孩子试着洗衣服,就可以让他们观察肥皂在水中会溶解、起泡,能够洗净东西等,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 4.让孩子知道劳动是生活的需要 要使孩子初步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要有意识地告诉孩子家里的一切东西,包括住的房子和我们吃的、穿的、用的等都家长辛勤劳动挣来的。让孩子感受到生活需要劳动,劳动创造生活。孩子认识到劳动的价值,父母再让他从事适当的劳动,他就比较愿意接受了。 5.讲究奖励方式 许多专家提醒家长:不要用金钱作为对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的奖励。因为干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况且,用金钱刺激孩子劳动的欲望,极容易产生为奖金而做、为奖励而学的负效应。实践证明,对孩子进行非金钱奖励比金钱奖励好,尤其是以精神奖励为最佳。 此外,家长不要只看到孩子劳动的结果,重要的是孩子对劳动的态度。孩子很认真地扫了地、洗了碗,就要积极予以鼓励。千万不要埋怨这也不是,那也不好,挫伤他的积极性。即使质量不够好,也不要让他重做一遍,不能使孩子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