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年发展与社会建设关系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中建,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河南省重点学科社会学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与青少年问题研究。

原文出处:
青年探索

内容提要:

青年之发展是古往今来事关国家建设事业成败之大事,当今世界,无论政治制度如何不同,经济水平差异多大,地域分布位居何方,每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的研究,并与当下的社会追求、社会政策、社会改革、社会实践相呼应,从而寻找人之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实关照,为此社会的发展理念必须由“物”转向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观点,“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终的目的就是人的发展,而狭义的社会建设更具有对青年发展的价值追求,它可以通过建设主体的互构、建设内容的展开、建设方法的实践达至对青年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4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4)02-0047-04

       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4.02.008

       一、青年发展研究的维度及其社会建设选择

       学界普遍认为,20世纪青年研究的主题是青年教育,21世纪青年研究的主题则是青年发展[1]。关于青年发展的问题,目前已有了许多研究成果,文献研究反映,其成果可以概述为以下三点:

       1.青年发展的内涵认知,主要有青年发展的概念、青年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杨昕关于青年发展的文化内涵研究认为,当代青年作为社会变革的现实力量,其本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不仅依靠社会给予青年的条件和机会,而且还依赖于反映青年自身价值与追求的青年文化所能给予青年的思维方式与存在维度。[2]杨昕把青年发展的落脚点放在了社会与青年文化两个方面,并重点阐述了青年文化的重要作用。有此共识的还有李英所做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与青年发展研究》。

       2.青年发展的相关关系,其中在社会维度上的关系认知相对较多,如国家战略与青年发展、社会发展与青年发展、社会思潮与青年发展、社会环境与青年发展、社会建设与青年发展。而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青年发展的关系问题,比如郗杰英认为,如何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回应青年诉求、满足青年需求,更好地促进青年发展是无法回避并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3]

       3.青年发展的过程机制,包括青年发展与青年工作、青年发展与青年组织、青年发展状态与趋势。杨雄认为,研究青年发展,首先应研究影响青年发展的内在动力与维度取向,新世纪的青年发展,不再像以往几代人那样,仅在某一维度上追求发展,而是希望在价值、技术和效用三个维度上得到全面的发展。[4]

       此外,在青年发展中还涉及家庭、婚配等方面的研究,例如唐美玲关于工作与家庭的冲突研究,她认为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并不是女性白领所特有的,男性在这方面的冲突表现甚至还要高于女性。而何绍辉关于农村青年婚配困难的各种因素研究认为,农村青年的婚配困难是各种结构性因素以及非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出生性别比失衡、婚姻梯次和年龄结构差等是其结构性因素,而个人条件、经济基础、思想观念和社会关系网络则是非结构性因素。[5]

       总体来看,学界对这个话题虽然关注已久,但是对青年发展的概念界定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观点,导致研究面众多而难以统一,缺乏对青年发展的现实指导;虽然已经从青年发展的社会维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对青年发展的实践方面的探讨明显不足,尤其是在社会建设视域中的青年发展问题研究还显得相当不足。

       二、社会建设对青年发展的价值追求

       青年作为以年龄阶段为区分标准的特殊群体,其个体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有着同构、互构的取向。就目前我国的现实而言,社会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最为主要的就是社会建设实践。因此,实现青年发展的目标完全可以落在社会建设的操作层面上,其中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建设的内容,乃至社会建设的目的、原则等均与青年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6]

       西方的社会建设理论已经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反思等不同阶段;而国内的社会建设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涵盖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社会管理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研究。社会建设概念的出场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转换为包含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7]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视角,围绕社会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对社会建设的内涵、目标、核心、原则、内容、主体、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8]关于社会建设的原则,研究者普遍认为应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而不是效率优先的原则。但是在对公平原则的界定上,学界则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有学者提出用“底线公平”的观点来理解社会建设的公平原则;还有学者依据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提出社会公正是传统社会政策的基本价值,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应当在社会公正的概念中增加“发展”这一新的内涵,这意味着社会建设对于发展意蕴的追求。

       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以加强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在大会报告中明确了社会建设的六大内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覆盖城乡居民的保障体系;医疗公共卫生体制;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与团结。这六个方面皆与青年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当下进行的社会建设无疑将为青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和适宜的条件。然而,关于当前青年发展的困境、社会建设与青年发展的关系、社会建设对青年发展的目标追求及其现实偏颇、社会建设如何成就青年发展的技术路径等问题却没有相应的学术研究,而这些正是本研究所阐述的主要内容,也是笔者企求突破的难题。

       青年发展强调更多的是在某一社会基础上一定方向的变化,是适应未来和个体需要的趋势性、规律性变化,质的进步要求相对突出,方向是重点,但消解了对青年发展过程的识别和重视。为实现青年的发展,必须重视对过程机制的把握。而社会建设强调的就是“建设”,重在建设什么,由谁来建设,其中建设过程是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社会建设的微缩景观是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这些现实的实践活动都是青年发展的载体和途径。因而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对青年发展具有现实操作层面的意义,也是青年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青年该怎么办、如何参与和对接是考量的重点,这有助于在社会建设中实现青年发展的价值诉求。而社会管理虽然也是为了社会的建设,但关注的却是国家与社会、社会与个人、公权与私权的关系问题,强调更多的是协调和控制,只能为青年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和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