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96年中国人口数据显示,1995年,中国3.2亿个家庭中有20.72%为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问题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重要课题。为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组”,于1996年进行了历时一年的大型全国调查,对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12个城市的3349名10—15岁的城市独生子女及家长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调查于今年4月完成,并于最近向新闻界披露。 本次人格调查研究主要有儿童的人格需要、自我接纳程度、学习需要、道德自我评价及兴趣五个方面。从调查研究的数字统计中得出的结论为: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基本状况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不可轻视的严重问题。 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五大优点 一、城市独生子女大都重友谊、有恒心。有较强烈的亲和需要、扶助需要和持久需要,而有谦卑需要的人较少。 亲和需要得分较高的人乐于结交朋友,为朋友做事,尊重朋友和他人。调查表明,近30%的独生子女在亲和需要的高分组里,大部分在中等组里,低分组只有8.7%;持久需要,指的是办事喜欢坚持到底, 60%的孩子能坚持并全力以赴地完成指定任务;扶助需要得高分的人富于同情心,喜欢帮助不幸的人,我们看到,在此项中得高分的独生子女占84%;谦卑需要得高分的人经常为做错某事感到内疚,调查表明, 77.6%的独生子女没有谦卑需要。 二、大部分独生子女能较好地接纳自己。 自我接纳得高分说明儿童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有能力,有吸引力,充满自信。自我接纳程度高为积极人格特征,相反,为消极人格特征。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儿童有安全感和自信心。有71%的独生子女能很好接纳自己;75.6%的独生子女否定了“我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66.8%的独生子女否定了“我好像各处都不能起作用”;68.4%的独生子女说“我对今后充满了希望”。 三、独生子女的社会道德素质良好。 儿童在测试时被试指出自己的重要优点和重要缺点。结果发现,超过半数的独生子女在社会道德方面表现较好,能认为自己的主要优点是孝敬父母、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等。 四、独生子女的学习需要中,报答父母、报效祖国和自我提高需要较强烈。 对儿童的测试分为认知需要、自我提高需要、报答(父母与社会)需要和个人表现需要。其中,认知需要、自我提高需要、报答需要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个人表现需要为消极的人格特征。统计表明,以“为了报答父母的爱”为学习目的的占76.7%;“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占66.2%;“很好地发展自己”占65.8%。 五、独生子女兴趣爱好广泛。 从列出19种兴趣爱好供独生子女选择的结果中发现,平均每个独生子女有9.548个兴趣爱好。65.2%的独生子女选择了6~13种爱好。 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四大问题 一、人格需要中,较多的独生子女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较多的独生子女成就需要较低。少部分儿童有较强烈的谦卑需要。 成就需要调查表明,32.5%的孩子在低分组,高分组只有12.8%,其余在中等分组。享受较好物质条件的独生子女不思作为,使我们不得不感到焦虑。而与此相反,大多数独生子女的攻击性需要比较强烈,低分组只有11.6%,其余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攻击倾向。还有22.2%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着谦卑需要,其表现为屈从、内疚、沮丧和胆怯,这被视为一种消极的人格特征。 二、少部分独生子女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 统计表明,完全不满意自己学习状况的占38.7 %, 很满意的只有15.6%;特别不满意自己健康的有15.9 %; 特别不满意自己性格的有15.8%;以及特别不满意自己相貌和体形的为15.3%。可见,少部分独生子女在自我接纳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三、在个人道德方面,主要是在创造性、独立性和勤劳节俭方面,独生子女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个人道德主要指儿童为发展自己而要求自身所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分为学习努力、独立性、创造性和勤俭节约四个方面。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四个方面表现较好的人数均未超过半数。其中,承认自己学习不够努力的达31.0%;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占20.4%;对创造发明不感兴趣的为27.5%。这一问题值得深切关注。 四、在儿童的学习需要中,认知需要强烈的独生子女较少。 认知需要是学习需要中最重要的内在动力,是积极的、最有意义的人格特征。但只有33.2%的儿童“经常感到学习的快乐”;36.3%的儿童“总想弄懂不明白的问题”;30.0%的儿童喜欢所学的科目。反过来说,大部分儿童对学习活动本身不感兴趣,不能感到快乐。 针对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优缺点,专家建议:(1 )重视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注意提高他们的成就需要,弱化攻击性需要,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2)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等手段, 引导独生子女学会自我接纳。(3)注意培养独生子女的创造性、 独立性和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4)在学习需要方面,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即认知需要,调动独生子女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一个乐于探索未知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