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惑及其教育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抱弘 上海社科院青少所

原文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复印期号:1997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以上海和北京为代表的中国都市青少年,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换过程中,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方面,在总体上呈现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文明建设步伐相协调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水平,其主流和本质更加清晰、蓬勃向上;另一方面,近年来上海、北京对于青少年状况及代际问题的多项大型调查报告显示:在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中客观上也存在着种种道德的困惑,更有一部分青年的道德素质下降,出现了一些与现代化进程相悖、与精神文明建设不一致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在深入分析、揭示成因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坚持做好长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1.部分青少年道德困惑、道德素质下降的主要表现

      道德标准混乱,知行难以统一 一项上海全市性的调查资料显示,有近40%的青少年认为“现在有些事让人不知道是好是坏,不知道如何办才好。”仅有13.98%的被调查者对此不予认同。(1994 )(以下除写明出处外,均为上海调查数据)

      在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作出评价时,被调查青少年对家庭伦理道德的现状较为满意,满意率超过80%,而对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现状不满意,其中对职业道德的不满意率达38.64%, 对社会公德的不满意率为36.4%(1994年),在1992年的调查中,还有70%以上的被调查青少年认为现在时常发生“老实人吃亏,投机者发财”的事情。

      尽管对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的现状表示不满且抨击有加,但有不少青少年是将自身置于事外的。当调查问及“你对周围发生的社会不良现象经常采取何种态度”时,表示要“挺身而出当面指责”的仅有9.04%,表示要“举报”的为7.91%, 表示要“通过大众传媒曝光”的有11 .31%,三者相加才达到1/4;而表示“无能为力”者占27.39%,表示“与己无关”的为4.93%,表示要“在公众场合表示不满”的为22.51%——这只是口头上的抨击、而非行动。(1994年)北京的一项调查中,表示“面对偷窃行为要站出来加以制止”的比例为24.4%。

      有的被调查青少年还表示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己也会参与不正之风——尽管是不得已而为之。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在对“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采取应酬、送礼品是搞活企业的必要手段”这一观点进行评判时,被调查青少年对此加以认同和基本认同者占36 %, 说不清和不认同者各占30%。(1994)北京的一项调查中,有63.2%的被调查青年认为“行贿是件很不好的事,但为办成事,不得已而为之”,更有20%的人表示“行贿在当代社会很普遍,需要时就送点礼,这很正常”。(1996年)由此可见,一些青少年在对当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状况表示不满的同时,往往在处理涉及团体和个人利益的实际问题上,又放弃了自己的道德追求,屈从于个人和团体的利益需求。这就带来了一系列恶性循环,进而促成一种非道德的社会氛围,使许多青少年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处理问题,以致深陷于自相矛盾的怪圈之中。

      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淡化 一项大型调查中,被调查的职业青年在确认“能促使你更加努力工作”的20个因素时,选作前10位的因索依次为:增加个人收入、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适合自己的专业兴趣、个人工作不受约束、个人成就感、自己有公派出国机会、提高个人福利待遇、晋升个人职位、解决个人住房、个人获脱产接受教育的机会——几乎全是与个人有关的因素;同时,“为国家作贡献”排在了第16位,“增强事业责任心”,排在了第13位。这说明,在相当一部分职业青年中,一方面个性高扬,主张自由发展,并把大部分个人愿望的实现寄予单位;另一方面,却将国家、单位、他人的利益置于脑后,缺乏奉献精神。

      以下数据也显示出了上述这种倾向:

      ——被调查青年选择职业的6个考虑因素依次为:报酬高、 适合自己专业兴趣、社会地位高、工作条件好、工作轻松、满足社会需要。“满足社会需要”又被排在了最末一位。

      在回答对“致富、获得社会地位、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和为社会利益而工作”这4个生活目标的看法时, 赞同“按自己的意愿生活”的比率最高,达70%,交叉分析还发现年龄越小对此的认同率越高;对于“为社会利益而工作”的认同率仅为5~6%,尤其引人注意的是18岁以上的青年对此的认同率最低。

      在对北京青年的一项调查中,有49%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最流行的观念是“个人利益第一”。(1996年)

      此外,在对4个工作目的作多项选择时, 青少年认同“生活必需”者近90%,认同“谋求个人自我实现”者为80%,而认同“个人享受”和“为国家(社会)作贡献”的比例持平,都在60%以下。

      最新的一项调查还显示,青少年中表示“愿参加向贫困地区及灾区捐款活动”的比例,从初中生、高中生到大学生、在职青年,呈递减序列。(1996年)

      ——被调查青少年在对“经常面临的烦恼”(共10项)作确认时,认同比例高的内容都与个人实际利益有或大或小的关系,而对“忧国忧民”的认同比例为倒数第二,仅占15.83%, 与对“朋友同事邻里关系”的认同比例相等。(1994年)。朋友相聚在一起,经常讨论有关时事政治的,低龄青年仅为10%,大龄青年也不超过25%。

      ——被调查青少年在对实际工作生活作评价和选择时,有近40%的人认为自己在现职工作的岗位上“很难有所作为”、“无所作为”,因此其工作也就失去了动力;有40%的青少年承认“现在的青年人不如老一辈那样工作认真积极”;有高达40%的被调查者完全赞成和基本赞成“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