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特别是在当今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商品经济观念强烈冲击昔日中国的旧体制、旧规范的情况下,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四有”新人培养中的“乏力”状况,深入探讨“四有”新人的成长规律和培养对策,塑造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探讨规律,理清思路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规律性,就人才来说,亦有其成才的规律。首先,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是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在“四有”新人的培养中一定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到道德、理想的培养乃至纪律观念的树立,都应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密切结合,不能脱离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其次,需要和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这是人才成长和培养中的又一重要规律。青少年对知识的渴求、对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伟大理想的向往,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他们自身的某种需要和利益。离开了对这些需要和利益的正确引导和刺激,“四有”新人的培养就会后劲不足,空洞乏力。再次,“四有”新人的培养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理想、道德、纪律教育,皆应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使其能够接受,愿意接受。 然而,事实上,我们在“四有”新人的培养中,要么忽视了上述规律,要么对这些规律重视不够,以至于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具体说来,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四有”教育的内容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在“四有”中,除文化教育内容比较具体,文化层次的渐进性与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阶段性特点联系较密切外,其它“三有”教育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内容大而空、高而虚的情况。例如,我们平时进行的理想、道德教育,主要指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和社会主义的理想、道德,这种过高过大的内涵要么超越了现阶段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成为虽然高尚但却苍白无力的说教,要么脱离了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理想追求的实际需要,成为虽然伟大但却与自身成才无关紧要的东西。这种教育不仅无法调动内因的积极性,而且也有违人才成长中的“循序渐进”规律。 2.“四有”新人培养途径的弊端 过去,我国“四有”新人的培养途径是单一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培养内容的单调和乏味。从培养途径看,主要是学校教育,即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文化课和政治课来完成。而本应对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的家庭和社会却显得疲软乏力。青少年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特别是政治课中的理想、道德、纪律教育,在家庭和社会上得不到正面的证实、强化,相反,却被不同程度地证伪和弱化。另外,从学校教育的内容看,过于重视单纯的智力培养和空洞的政治说教,而对青少年自身的全面成才重视不够,甚至回避个人成才的功利性,没有明确的成才教育目标。这种学校教育的单一途径和教育内容的空乏已成为几十年一贯制的套路,极易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影响甚至抑制了内因的作用,有违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目前这种状况虽有所改变,但与人才成长规律的要求仍有相当的距离。 3.“四有”新人培养方法的弊端 受培养途径的影响和制约,过去“四有”新人的培养方法是一种外部强加的、灌输式被动教育,这种方法既背离了青少年成长中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也忽视了需要和利益在其成才过程中的动力作用,从而导致了“四有”教育极度“疲软”的现象。 二 尊重规律,更新观念 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必然性,我们只有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心想事成,达到目的。否则,只能事与愿违。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培养也是如此,只有按照青少年自身成才的规律去进行培养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反,若违背了这些规律,只会欲速而不达。 1.重视内因的决定作用,开展渐进式教育。 从教育规律看,只有受教育者自己愿意接受的东西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从而对其健康成长产生良好的“营养”效果。当然,这些“营养物”的吸收是循序渐进的。内因的决定作用和循序渐进规律要求我们,在“四有”新人培养中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第一,改变过去将理想、道德追求简单化的做法,正视理想、道德的时代性、层次性和多样性。 从时代性上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道德追求。封建时代人们把“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无处不公平、无人不温饱、人人皆兄弟”做为理想追求,把“仁、义、礼、智、信”乃至“三从四德”做为道德追求。资本主义时代人们把自由、平等作为理想追求,而在道德上则崇尚“个人利己主义”。从层次上看,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人们会形成共同的社会理想和社会道德,这是较高层次的理想、道德追求。但同一时代的人们,由于文化知识、社会地位、修养等的不同,也有各不相同的个人理想、个人道德追求,如知识分子追求自己事业的成功、人格的完整;农民追求风调雨顺、年年有余、邻里和睦,这属较低层次更为具体的理想、道德追求。从多样性看,每个人的个人理想、个人道德追求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上亦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区别,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因此,“四有”新人的道德理想教育既要强调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理想、社会道德,又要注意青少年的个人理想和个人道德追求,尤其要重视每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理想、道德追求由低到高的变化,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内因的积极性,并按照循序渐进规律加以逐步引导,使其与我们的社会理想、社会道德相一致,但决不是让其等同于社会理想和社会道德。事实上,离开了社会成员的个人理想和个人道德,社会理想和社会道德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就会失去其存在的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