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到了人们生活价值观的改变。青年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之所以特殊,不只是因为他们是未来国家建设的生力军,而且他们从价值观到行为模式都是变动性、可塑性最强的。 日前,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完成了一项题为《当代中国青年状态》的调查。该项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哈尔滨、大连、北京、天津、青岛、南京、武汉、重庆、广州等全国九城市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处理有效问卷1574份。 调查显示: 九城市青年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基本满意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各项巨大成就和变化,与当代青年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密不可分的。调查显示,九城市青年对改革“非常满意”的占9.9%,“比较满意”的占52.8%。 当代青年最关心的三项改革:首先是住房改革(49%),其次是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36.5%)和物价改革(34%)。分析发现,除了对自己工作和事业相关的改革项目有一定关注热情外,绝大多数青年更关注与自己的生存发展直接相关的改革。这部分地反映出青年的社会参与意识更趋向务实,对改革的关注也更趋实际。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当代青年对前途的把握和理想的追求表现出较高程度的自主性,他们能够按个性特点去塑造自我形象。调查表明,青年认为影响自己前途的首要因素是自身能力(43.9%)。往下依次是机遇(31.3%)、家庭背景(11.8%)、领导对自己的印象(8.6%)等。可以发现,当代青年在社会实践中,敢于通过竞争而获取成功,而且他们也不赞同“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单纯实惠追求,而是更多地追求自身发展与个性爱好相统一。青年选择职业时考虑的因素中,“符合兴趣特长”排第一,“收入高”排第二。 家兴体健最幸福 调查表明,青年选择人生最重要的幸福因素有:家庭温暖(28.3%)、身体健康(20.8%)、事业成功(13.0%)、有知心朋友(13.0%)、自由自在(8.7%)、有钱(7.4%)、较高贡献(3.6%)、受尊重(3.4%)。由此可见,当代青年的幸福观产生了两个大的变化:一是从利他幸福观转为自我幸福观,故个体需求型的因素比例较高,社会贡献型的比例相对较低。但这并非表明青年逃避为社会服务,相反,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显示当代青年参加过“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比例高达68.9%。关键在于,当代青年认为,为社会服务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而幸福观与义务观是相分离的。二是从外在幸福观转向内在幸福观。调查发现,改革初期的青年人以成功和致富为人生最主要的追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频繁的生活应酬较多引起青年人生活中的矛盾,促使青年重新反思,他们因此而更珍惜内在、真实的幸福。 追求新的人际关系 当代青年建立人际关系较少传统的等级色彩,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现代平等观念。调查表明,青年选择倾诉心声的对象:朋友占41.1%,恋人(爱人)占25.7%,父母兄长占18.4%,政治组织占6.5%,单位领导占4.6%。分析发现,当代青年一方面是以友情关系代替亲缘关系,减少了对家庭权威的依赖与盲从;另一方面更多地以同龄人关系替代了行政依赖关系。 灵活实用的道德观 调查中,当代青年认为人最重要的品质为:诚实(56.7%)、自信(38.4%)、善良(27.7%)、进取(34.5%)、谦虚(8.9%)、宽容(24.3%)、乐观(32.3%)、守法(34.4%)、自尊(34.3%)、俭朴(3.9%)、无私(1.3%)、仗义(0.5%)。这说明年轻人较为喜欢适应市场竞争且有灵活性的道德因素。相反,有些传统美德因对个人利益的压抑和对他人自由的限制,而不受当代青年欢迎。在经济繁荣的当今社会,青年对道德品质的要求为讲求灵活、实用、有效,并且对他人的道德选择持宽容态度,不横加干涉。 业余交友与兼职 社会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促使青年对新型生活方式和新潮文化信息了解较快,形成新奇化的业余生活追求。据调查,青年业余时间最希望的活动是交友与兼职,占64%;青年娱乐活动最喜欢的项目是欣赏音乐,占43%,唱歌跳舞占21%。最不受欢迎的项目是串门,占2.3%。由此可见,当代青年的业余生活有两大特征:一是受市场经济影响,业余生活与经济有关。兼职,既是为了增加收入,也是为了尝试新领域、体验新刺激。二是更加注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