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香港电 “在蔚蓝的天上,有一朵飘逸的白云,云儿飘呀飘,飘不出蓝天的怀抱。在无际的海面,有条孤独的船只,船儿摇呀摇,摇不离广阔的大海。”香港圣土提反书院中三年级张晓宇创作的这首诗,赢得了不久前举行的“九七迎回归全港中小学文学美术创作比赛”初中组新诗冠军。 参与此次大赛评委工作的诗人胡燕青感叹:“我们谁也没有经历过回归,对一直在香港成长的中小学生来说,回归更是难以理解的事。”然而,张晓宇在诗中将祖国与香港的关系用白云和天空、船和大海贴切形象地比喻出来,“表达出祖国和香港无法分割的文化传统与民族血缘,叫我们思想到回归的合理、必然和自然。” 由港府教育署、《文汇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这次比赛,共收到253所中小学精心挑选的2200多件诗歌绘画作品。朴拙的形象,稚嫩的声音,让人们触摸到香港青少年对祖国的情愫。 长期的殖民教育,使香港青少年国家、民族观念淡薄。近年来,港府教育署颁发的公民教育指引和修订的初中中国史课程纲要初稿,均已加强了国家、民族教育的内容。据港府教育署首席督学鲍慧莺介绍,该署还制作完成了《认识中国》教材套分发至各中小学。该教材套包括“中国地理”、“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两部分,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对祖国和香港特区的认识和归属感。 不久前,在香港城市大学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八千里路乐和闻:香港大专生内地交流图片展”,数百幅照片,幅幅都有一个香港大专生认识了解内地社会的故事。在经历了10天北京之旅后,一位港大的学生写道:“从没想到这10天会令我对内地的印象完全改观。10天的旅程中我看到的是繁荣背后的一群有高尚情操的中国人。” 据新华社香港分社科教部统计,1996年,香港大、中、小学生共组近200个团队,赴内地考察、参观、交流,人数达7000人次。今年第一季度,就有40个团队的大、中、小学生赴内地交流。 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培养民族观念,国家意识,以做一个中国人为荣,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已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共识。香港岭南学院学生吴伟达说,从电视上看到,北京的大学生对香港回归祖国、结束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历史激动不已,我们扪心自问,香港的大学生能为回归做些什么?他认为,培养香港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强感是未来特区政府应该加倍重视的地方。社会各方面都要尽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精神和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