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组织内在活力是团组织本身具有的生命力,是团组织产生、发展、发挥作用的内在依据,主要表现为团组织内部的凝聚力、感召青年的影响力、团结带领青年推动社会发展的创造力,以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团组织能否继续保持旺盛的内在活力,关系到其能否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关系到其自身的兴衰存亡。 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组织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内在活力问题一直为团内外所关注。我认为,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内在活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影响主要来自价值观念、物质利益、团组织内部运作机制三个方面。代表并维护团员青年的根本利益和合理需求,是团组织内在活力的主要源泉,而当前团组织在代表并维护青年的根本利益方面,缺乏有力、有效、有形的手段和机制。共青团内部运作机制对团组织内在活力的影响就更为直接。鉴于团组织与团员青年价值观念上的一致性、趋向性,是生成团组织内在活力的根本前提,本文主要探讨青年价值观变动对共青团组织内在活力的影响。 人们判断事物,言语行为是受价值观念支配的。任何群体特别是象共青团这样的庞大的集体之所以能成其为群体,一定程度上是以其成员某些价值观念的一致性为基础的。《团章》历史上已多次修改,但其中关于“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才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规定始终是没变的。这就是说一个青年要入团,首先就必须接受认同团组织的基本纲领,奋斗目标等规范,也就是要接受认同团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念。正是这种群体与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才得以使这个有5000万之众的群体团体能够巩固和发展。价值观念的一致程度与团组织的内在活力有着直接的正相关的关系。分析研究团组织的内在活力问题必须首先分析研究团组织所主张的价值观念与广大团员青年现实的价值观念状况。 八十年代至今,中国青年在积极参加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价值观念的变化过程呈现出一种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由高度统一到逐渐分散,以及由完全的制度化到部分非制度化的趋势。如果把这个过程看作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去分析,其大致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以潘晓的“人生观讨论”开始,形成了80年代至今青年价值观发展的开端。这一时期处在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各种后果进行拨乱反正之后,全面走上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往价值观念的惯性与社会发展中新的要求,使成长中的青年普遍感受到强烈的内在冲突和困惑,进而对以往的价值观开始怀疑和否定。 第二阶段:1981年至1985年。主要特点是:青年人逐步走出早期的怀疑与否定,开始以一种多取向的,积极的方式和态度寻求新的价值观念。这一时期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尤其是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改变了由“文化大革命”带给人们的极度沮丧失望的心情,社会的进步也带动了人们的热情与希望。同样,青年人本身所固有的那种追求欲、成就意识和奋斗精神也再次迸发出来。1981年,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在庆祝中国女排夺取世界冠军的游行集会上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并立即得到了全国青年的积极响应。青年们摒弃了早期在价值观念反思中的低沉调子,而以一种比较积极的态度去思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开始更为现实地探索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 第三阶段:1985年至1989年。其主要特点是:中国青年在价值观念上的高期望与低评价,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逐渐转变着其浪漫主义的价值取向。1984年以后,我国的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并在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方面全方位地展开,政治体制改革也逐渐开始。改革的深入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愈来愈触动了旧体制和各种落后观念及习惯势力。改革遇到了日益复杂的,甚至是难以预想的困难和阻力,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误,整个社会出现了不平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青年中由早期改革的成功所诱发的,并为发达国家的模式所刺激起来的在价值观念上的理想化和高期望,与改革中严竣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并导致了一种对现实乃至于自身的低评价,以致于在思想和价值观念上产生了一种比较普遍的逆反心理。1985年前后,青年们对改革提出的疑虑性问题,不论其数量还是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期。如果说在第二个阶段中青年对价值观念的讨论多,那么第三个阶段则是冲突多,最有代表性的是“蛇口风波”和几乎每年一次的大规模学生运动。 第四阶段:1989年至今,从现象上看,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念逐渐趋于现实,并呈现了由宏观转向微观的特点。 价值观念作为一种内在意识和心理取向,其形成、发展和变化都常常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可能出现反复和曲折。十几年来,中国青年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没有结束,甚至还没有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本文因其题意不需全面地讨论青年价值观念的变化,只想探讨这些变化中对团组织内在活力有较大影响的部分,以及这种变化的总体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