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风气之先创时代业绩

——在共青团十三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1996年12月26日)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复印期号:199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同志们:

      共青团十三届五中全会开得很好。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出了《共青团中央关于深化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决定》,还增补了部分团中央委员和常委。克强同志在会上作了很好的讲话。我相信,这次会议对于今后的共青团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团中央和各级团组织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开展“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手拉手”活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服务,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新的成绩。希望同志们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开拓前进,努力把明年的工作做得更好。

      下面,我着重就共青团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学好文件,提高认识,进一步把各级团干部和广大青年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是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江泽民同志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正确的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先导。要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首先必须认真学好全会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各级团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特别是对文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观点和科学论断,更要加深理解和认识。

      要通过学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这是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的,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道德沦丧、风气败坏、文化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因此,在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必须始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离开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两种相互联系的伟大成果,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两个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物质文明是基础,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物质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只有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把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前进。

      要通过学习,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重要的论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不仅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要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会乘机而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将长期存在。此外,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遗留的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仍有相当影响。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要通过学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增强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决议》指出,要坚持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的大局中来考察,放到整个世界的大局中来考察。这就为我们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形势首先要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八年,我们国家经历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是同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飞跃,同群众创造精神的振起,同全民族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分不开的。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效果,对促进改革、发展、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同志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抓得不力,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果只看到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是好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对社会精神生活方面的问题看得过多过重,否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必然导致丧失信心,也是错误的。必须看到,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着许多有利条件,概括起来说:一是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我们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指针和根本保证。二是有坚强的政治基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理论战线的工作,并明确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方针和重要措施。三是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越来越好的物质条件。四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心民心所向。广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亿万各族人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是精神文明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五是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从总体上说在不断前进,工作中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以上这些都是长远起作用的条件。只要我们充分运用好这些条件,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就一定能够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