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你们做错了没?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生活指南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4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大多数父母都习惯把一些“约定俗成”的育儿理念当成教育宝典,不考虑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就严格贯彻执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其实,常规的不一定正确,适合你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老观念之一:孩子一旦不听话,就得挨训

      孩子是很有创意的小家伙,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会变着花样使出各种小把戏。如果这些小把戏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他们就会采取“骚扰”的方式。其实一个专门跟大人对着干的孩子是不快乐的,他努力在寻找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却不知道如何才能积极扮演自己的角色,于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他不得不总是充当一个“捣乱者”。

      7岁的小海涛的父母工作都很忙,白天由奶奶帮忙带他。奶奶反映海涛上学放学都挺乖的,但只要一回到家就开始大闹天宫,一会儿故意和奶奶吵架,一会儿在屋里疯跑摔破了茶杯。如果有客人来访,他更是人来疯,闹腾着一刻都停不了。爸爸妈妈不断地呵斥阻止,却起不到任何效果,爸妈手足无措,孩子如此不听话,到底该拿他怎么办?

      误区解析 如果孩子一调皮捣蛋家长就呵斥批评的话,对孩子来说其实相当于一种变相的“奖赏”,因为他如愿地得到了大人的重视。这时候家长如果一味训斥和责骂,不但不起作用,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一个更为有效且合理的方法是对孩子“叫暂停”。对于学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就是在短时间内让他待在一个小空间里,不许他做任何事情。通过这种方法,孩子可以恢复到安静状态,而且也暂时不会再去捣蛋来引人注意。一般来说,最合理的“暂停”时间是每一岁对应“暂停”一分钟。比如对5岁的孩子最多5分钟,7岁的孩子7分钟。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要惩罚孩子,而是要为他定下规则,让他明白什么是不好的行为,逐渐意识并改掉自己的毛病。

      老观念之二:每天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对孩子有好处

      刚上学的孩子总是希望自己学习的时候爸妈能陪在身边,但如果家长总是监督和检查孩子的作业,久而久之,孩子会失去自信,家庭作业也会渐渐变成父母的工作,还很容易成为父母和孩子间引发矛盾的导火索。

      自打上小学以来,每天回家思琪都在妈妈的陪伴下做当天的家庭作业。妈妈觉得女儿还挺听话的,但渐渐发现思琪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如果有一天妈妈有事不能陪她做作业,她就赖着拖着不动笔。每当一遇到稍微有点儿难度的题目,她第一反应就是问妈妈怎么做,压根不愿自己动脑筋。甚至写日记也要妈妈口述,自己抄写。妈妈觉得这个发展趋势很糟,现在女儿的家庭作业已经变成自己的任务了,怎么办?

      误区解析 记住,孩子的家庭作业自始至终应该由他们自己独立完成,父母千万不要把每天这一两个小时看做难得的“家庭亲子时间”。当孩子习惯于身边有帮手的时候,他们会逐渐产生严重的依赖思想,“反正爸妈会帮我完成。”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都丧失了自信。

      父母的责任是为孩子划定一个合适的时间范围,你不必一刻不放松地监督他做每道题,而应该提前15分钟提醒他完成作业的时间到了,注意提醒次数不要超过三次。遇到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的难题时,教给他解题方法而不是答案。

      老观念之三:父母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如果父母很少或几乎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在孩子面前总是持相同意见,会使各项规则、界限和禁令更加明确。然而从未见过父母吵架的孩子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意见不统一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必须努力避免,如果不避免,也要尽力隐藏。

      女儿君宜7岁了,为了给她一个安全宁静的成长环境,爸爸妈妈平时很注意不在她面前发生争执,如果确实有情绪要发泄,会关上卧室的门去解决。有一天当妈妈余怒未消地打开房门走出来,发现小君宜十分难过地抱着小熊宝宝靠在走廊的墙上,可怜巴巴地问:“是不是我惹祸了?你和爸爸为什么要关起门来吵架?”

      误区解析 孩子能敏锐地察觉到父母心情的变化,即使关起门来解决争端,他们还是会感到家里气氛紧张并因些备感压抑。在这个时候与其千方百计在孩子面前掩饰,不如诚实地告诉孩子:“我们在吵架。”不过,“请相信,我们自己会处理好的。”

      在孩子面前吵架,可以让他们明白争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相爱的人也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教会孩子正确争吵,也就教会了他如何与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教孩子如何在争吵后学会和解。

      老观念之四:孩子帮忙干活就应该得到奖励

      你会不会因为5岁的女儿帮忙收拾碗筷或倒垃圾而许诺带她去看卡通电影或直接掏出一张纸币作为奖励?奖励和赞美对于塑造孩子的积极行为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教育专家告诉我们:“使用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帮忙干活,绝对是一个错误。”平心而论,对于孩子来说,帮父母干活其实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情。

      博然的爸爸认为5岁的儿子现在还小,为了培养他自己动手的能力,因此给小博然制定了奖励措施。比如,自己收拾玩具奖励5角钱,自己洗袜子奖励1元钱,帮助妈妈收拾屋子奖励2元钱……有了奖励,博然的能动性果然被调动了起来,每天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奖励措施上的每一项内容。然而,好景不长,爸爸就发现一个问题:除了制定的内容,再让博然去做其他事情时,他就会索要奖励,甚至还会讨价还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