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育儿的正能量

作 者:
东子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4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父亲教育”也被称为“父爱教育”或“父职教育”,简称“父教”。所以,提及“父教”,不能不提另外两个与父教极其相关的名称——“父爱”与“父职”。“父爱”指父亲给予孩子的爱,“父职”是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应尽的职责。“父爱”与“父职”是“父教”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形式。真正的父亲教育,是关注、关心、关爱,尽职尽责地引导孩子,对孩子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国内,“爸爸不管孩子”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我近20年做过的1000多场家庭教育讲座中,现场听众的男女比例大多是2:8;而在家教咨询中,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几乎屈指可数,绝大多数是母亲打来电话,或充满迷惘或满是焦虑地谈及孩子的各种问题;在书店的家庭教育图书专柜前,专心挑选书籍的大多是母亲;学校家长会上,围着老师询问孩子学习状况的也多为母亲;学校门口,放学时等候接孩子的,仍然是母亲的身影居多……

      没有父亲的参与,孩子照样长大。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等于缺少了父爱。有的父亲看到这话可能会有意见,我只是不管教孩子,不能就此说孩子“缺少了父爱”,正因为爱孩子,我才拼命赚钱。我不否认,没有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别忘了,我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你的确爱孩子,但是你得让孩子感受到,孩子感受不到,那就是“缺少父爱”。在我看来,不能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就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给孩子造成心灵伤害的爸爸,断不会是一个好爸爸。即便你给孩子再多的钱,再好的物质享受,孩子所需要的精神营养也是空白的。

      实践已经证明,日常生活小事上,孩子往往依赖母亲,但是在生活的关键时期和重大问题上,孩子往往依赖父亲。男性的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特点,显示出了父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男性的力量,就很容易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留下心理空白。因此,父爱缺失,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不安全感。

      当父爱缺乏到一定程度,男孩子有可能会患上“父爱饥渴症”。即到了青春期时,缺少父爱的男孩子往往疏远甚至厌恶父亲。一项关于美国囚犯和父母关系的普查显示,95%以上的人曾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抛弃或拒绝。大多数男性罪犯常常因被抛弃或拒绝而感到愤怒、纠结。而女孩由于在幼年时没有得到成年男性的接纳和认可,容易怀疑自己作为女性的存在及其价值,直接影响以后的择偶观和婚姻生活质量。

      好在,最近十几年来,渐渐开始有人关注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话题。在美国,父亲分担育儿职责成为一种时尚,在关心子女成长的中等收入家庭中,这种情况尤为风行。而且在美国乃至整个欧洲,开始流行“全职爸爸”,在公共场合随处可见抱着孩子的年轻爸爸,甚至在一些学术会议上,也能见到妈妈专心开会,爸爸在一旁耐心照料婴儿的场景。这些“全职爸爸”还利用互联网互相鼓励,组织“全职爸爸协会”。

      “全职爸爸”的出现是对传统社会家庭教育观念的一种变革,是父亲参与、重视家庭教育的一种体现,其意义可谓积极而深远。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开始采取种种措施,促进父亲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北京有“父亲参与促进中心”,辽宁省成立了“父范学堂”和“父亲俱乐部”,上海市把家长课堂细化为“父亲课”和“母亲课”,从而帮助父亲们更好地担当父亲的角色。

      作为多年的父亲教育研究者,我通过20年的大量调查发现,孩子很小的时候听母亲的教育的比例高于父亲,可是到读小学的时候,愿意听母亲教育的比例逐渐下降,尤其到读小学三年级以后,母亲的教育影响力急剧下降。到孩子上了中学,愿意听父亲教育的比例超过了母亲。如果把这个数据变化用坐标图画出来的话,母亲的教育影响力是一个抛物线,而父亲是一个缓缓上升的斜线。这个现象告诉我们,父亲,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孩子的影响力更大;孩子潜意识中更容易接受父亲对自己的影响。

      了解了这些,您还有什么理由不用心去做一个好父亲呢?也许您是创富多多的企业家,也许您是屡拿大奖的科学家,也许您是勤政一方的政府官员,也许您是著作等身的作家,也许您是技艺精湛的艺术家……可是,在所有的身份中,“父亲”这一职务最值得您去付出心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