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交往,如果彼此都足够坦诚,就不会有什么误会产生。俗话说,“疑心生暗鬼”,因为猜疑的存在,才使很多事情说不清道不明。猜疑,损害自己的同时,也侵害了他人。 李凤谨是五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情都疑心很重。上课老师叫她回答问题的次数少了,她想老师可能因为自己成绩下降不再喜欢自己;街上看见了朋友,发现朋友没有理睬自己,她就认为自己肯定做错事情得罪了朋友……这些莫须有的东西,一直困扰着李凤谨,使她天天精神紧张,情绪低落。 而李凤谨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猜疑之心,是因为李凤谨的妈妈有好猜疑的性格。李凤谨的妈妈对什么事情都持怀疑的态度:丈夫拿回的工资,她猜疑他没有全部交给自己,于是和丈夫经常为此吵架;李凤谨说要做什么事情,她总是持怀疑的态度,不信任孩子的能力。李凤谨的妈妈还经常食言,有时候为了激励李凤谨好好学习,允诺孩子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会奖励什么,到时候却不兑现…… 孩子每一个阶段的猜疑程度不同,对自身和他人的危害也不一样,控制起来也是由易到难。因此,父母在孩子猜疑之心初起的时候,就要尽早拔除这根在孩子心上长着的“刺”,否则,刺伤孩子的同时,也会刺伤他人。 李凤谨在妈妈多疑的行事风格影响下,在被多次哄骗后,也养成了猜疑的习惯,对什么人都不信任,对任何事情都疑心,这影响了她的学习,打乱了她正常的生活,干扰了她与人的交往,妨碍了她身心的健康快乐成长。 猜疑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形成的原因也很多,主要来自家庭教育和孩子自身两个方面: (1)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有多疑的性格特点,或者总对孩子持不信任、怀疑的态度,时间长了,孩子也学会了猜疑。如果父母经常用欺骗的手段让孩子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对孩子做出很多的承诺,但最后却不去兑现,这样孩子对父母就不会再信任,并且孩子这种怀疑的范围还会向外扩大,使孩子对周围的人、事也产生猜疑。 (2)孩子自身方面的原因 孩子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孩子不良的封闭性思维。孩子的猜疑心理与封闭性思维关系很大。孩子一般都是从假想目标开始,通过封闭性思维进行想象,自圆其说证实假想目标,认为那就是事实,其实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第二,孩子感知觉过度敏锐。孩子如果天生感情脆弱,感知觉过度敏锐,就会对别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浮想联翩,猜疑别人是对自己蔑视、嘲笑或者有别的什么对自己不利的想法。有时候孩子自身要做出一些举动,也会因害怕别人误解自己而内心紧张、局促。 第三,孩子不良的自我防御方式。有些孩子因为曾经受过骗,为了避免再次上当,对周围的人、事就会心存戒备,不再去相信别人,哪怕是身边的朋友、亲戚,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猜疑的性格。 第四,孩子缺少与他人的沟通。孩子之所以对别人猜疑,并且一直处于自己想象的结果中不能自拔,主要就是没有及时与所猜疑之人进行交流沟通的原因。 第五,孩子的自信不足所导致。孩子猜疑心重,不相信他人,其实也就反映出孩子的不自信。孩子就是因为某方面信心的不足,才会怀疑别人在背后针对这一方面议论自己。 第六,孩子过度地关注自己。孩子过度地关注自己的荣誉,太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很在乎别人的一言一行,看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生怕自己哪里表现不对受到他人的议论。 人与人交往,一般的猜疑和误会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通过彼此之间坦诚布公的沟通,就会使真相大白,误会消除,猜疑消失。但如果孩子对什么都持怀疑的态度,并且为自己的怀疑去搜集各种“证据”,让所猜疑的不良结果干扰自己的好心情与正常生活,天天处于消极的情绪里,时间长了,不但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疾病。 因此,对于孩子猜疑的性格,父母必须尽早帮助孩子作出改变,让孩子尽量避免遭受猜疑带来的一系列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