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中,情商教育的误区有哪些? 1.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致性和一贯性 如今,孩子是两个家庭甚至家族的希望,所以参与孩子教育的人,除了孩子的父母,还有两边的亲戚长辈。同样一件事,妈妈认为是好事,爸爸偏说不好;爷爷同意孩子做的事情,奶奶偏要阻拦;姥爷今天禁止孩子干的事情,明天姥姥又鼓励孩子去做。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无形中会增加孩子的受挫感,从而导致孩子因为不知道该听谁的而烦恼和暴躁,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情商很低。 2.压抑孩子的负面情绪 这是很常见的教育误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哭泣时,多数家长会觉得心烦而厉声呵斥孩子。殊不知,这样做人为地压抑了孩子正常的情感抒发,让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得不到排解和发泄,久而久之,孩子会自行找到其他发泄方式,却未必是健康和正确的,如摔东西、抽烟、骂街等,甚至严重到发生自残行为等。 3.重视智商教育,轻视情商教育 家长平时总是想着孩子怎样才能更聪明,怎样才能考高分,怎样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因此非常重视、甚至过分重视孩子的智商教育,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的灌输,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情商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变得的没有责任感、缺乏合作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差、不懂得与周围人的交往,孩子感受不到快乐和幸福,就会渐渐变得冷漠、自私、焦虑、任性。 4.不能正确评估孩子的情商水平 有一部分家长意识到了情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却往往不能充分估计孩子的情商。比如,孩子有时会对家长说出这样的话:“爸爸少喝点儿酒吧,对身体不好。”“妈妈穿亮色的衣服好看,穿素色的不好看。”家长听后往往会不耐烦地说:“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小屁孩懂什么”。孩子的感受能力,包括一些反叛思想,正是高情商的表现,家长不应该轻视和扼杀。 综上所述,家长在孩子的情商教育中切莫走入误区,而是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采取适合孩子的方法,正确引导孩子的情商不断发展。 二、如何在生活中提高孩子的情商? 1.让孩子认清发脾气的坏处 要通过耐心讲道理让孩子懂得,为了一点儿小事就大发脾气,不仅容易伤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心,而且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同时也会破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好形象,让别人不敢接近自己。 2.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 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在心里反复默念“不要发火”“没什么大不了的”等带有自我暗示性的语句,也可以给孩子说个笑话,或者干脆让孩子到外面去玩儿,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的“气头”尽快过去。 3.委婉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 家长要善于问清孩子发生的事情及原因,引导和鼓励孩子自己说出内心的感受。这需要一些问话的技巧,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把握。如对一个敏感的孩子,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感受他的情绪,用语言表示理解或表示愿意帮他化解孩子的坏心情,然后再去找寻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而不能直截了当地询问甚至逼问。 4.通过参加活动“磨性子”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参加学校或校外的书画兴趣小组,在书画练习中陶冶情操;让孩子帮助家长剥毛豆、掰菜花,通过干一些比较耗时的家务培养孩子的耐力和毅力;节假日,陪孩子绣十字绣、拼拼图、制作模型,让孩子在持续的动手活动中锻炼耐性。 5.让孩子熟悉和体验某些负面情绪 清明祭扫时带上孩子,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去体验悲伤。参加悼念活动时,孩子会被现场气氛深深震撼,孩子能够看到亲人的悲伤,同时又能看到亲人之间怎样相互安慰着从悲伤中走出来。经过这番体验,孩子会逐渐明白风风雨雨、悲欢离合是人生组成部分。孩子长大后不仅情感丰富,而且知道如何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6.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 鼓励孩子参加野营、登山、远足等户外活动,让孩子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大胆地去发现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力,让孩子学会“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让孩子学习自我激励,拥有面对压力和失败的勇气,拥有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自信。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80后”独生子女成为家长,他们在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时,往往习惯采用书上或网上的理论,但很多西方心理专家所阐述的提高孩子情商的办法,往往不符合中国国情,或不易于实际操作。其实,“80后”家长不妨向老一辈人请教,老一辈人都抚育过多个子女,经验丰富,而且对待孩子的态度比较达观,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年轻的家长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