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智慧型父母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4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受邀写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当提笔写的时候,许多情景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闪现在我的脑海里。三十年来,我和许多孩子及孩子的父母亲共同走过了崎岖不平的路,如果三十年前接受指导的孩子是7岁,那么今天这个孩子已是成年人了。我为他们现在健康的身心、美满的生活感到欣慰,也非常感谢当年的那些孩子,让我拥有今天如此充实的感受和感悟,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于怎样做父母、做什么样的父母,总结三十余年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的实践,我建议父母要努力去做一个智慧型父母。做智慧型父母不难也不容易,建议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拥有完满的家庭生活

      做智慧型父母,自己首先要拥有完满的家庭生活,这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能脱离家庭生活,如果家庭生活不完满,家庭教育就要出现问题。

      完满的家庭生活是生命成长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一些孩子的问题行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追根究底,是因为他们都缺少完满的家庭生活过程,有的从小就没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缺少对父母的亲情。比如,有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生活体验,不知稼穑艰难。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出现问题也不奇怪。

      二、勤于学习,勇于反思

      做智慧型父母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体现在父母与子女的行为交往之中,是需要身体力行的。其中有三个环节:理念、智慧、行为。父母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并能把这些理念转化为自身的智慧,用智慧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这里所讲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做人的学习。

      我们常常发现,一些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但问题的根源在孩子父母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影响上。比如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一些父母只是一味强调孩子的行为问题,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自身的行为影响。还有一些父母急于解决问题,就像向医生讨要药方一样,希望能立竿见影。但矫正孩子的行为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也不只像看急诊似的谋求速效。孩子的任何行为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解决起来也不能急于求成。最主要的,孩子的父母首先要勇于认识自己的问题,并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言行有所反思,纠正不恰当教育行为,也就是从影响的源头进行矫正。

      三、及时鼓励,积极约束

      心理学研究表明: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认可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一个人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鼓励他积极上进的原动力。对孩子成绩的肯定,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就会不断地把事情做好。

      父母要鼓励孩子有自信,相信孩子之间只有个体差异,没有好坏之分。要把孩子的梦想当做是令人欣赏的志向,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孩子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长大后才能在无限的空间实现飞跃,一个人连自己的能力都不相信,怎能借助别人的力量来推动自己?当然,鼓励支持孩子的良好行为,也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孩子的成长过程既需要鼓励,也需要约束。

      四、在做事中开智明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经常指导孩子多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做一做,在做事中逐渐开智明理。

      在动手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观察、注意等能力得到了综合运用,同时,手的动作又刺激大脑的活动支配能力,促进观察、注意等能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灵手巧”。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础,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基础。有的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可孩子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在家里,孩子应该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做一些使用手指的细活。例如让孩子剥圆白菜、洋葱皮,去掉豌豆荚的筋,这种手指运动可以刺激大脑。可以说,手是头的一部分,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直接相连,孩子手的活动越灵活,其头脑的活动越灵活,对手的刺激就是对头脑的刺激。孩子动手做事是孩子手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如果真正爱孩子,就要创造条件满足孩子“想自己做事”的需要,多给孩子动手做事的机会,不要用“过度好心”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五、保持经常沟通交流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还有的父母不懂得与孩子好好地交流,“好话不会好说”,当然也就没有好的效果。

      据一项对5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有44.5%的学生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有的学生写道:“有关我的事情,父母做决定时从不和我商量,私拆我的信,乱看我的日记,我做什么事儿他们都不放心。”有61.7%的学生认为父母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他们说:“父母总是无缘无故教训我,一脸的‘阶级斗争’。我不像他们的孩子,倒像他们的敌人。”有的说:“父母只要求我把书念好了,其他方面问题都不要管。”还有的说:“父母总拿我和其他孩子比,说我不如人家,特别挫伤我的自尊心。”

      孩子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这是客观事实,但是,“代沟”不是不可以填充,“差异”不是不可以缩小。这需要父母有智慧,通过与孩子智慧地交流与沟通,达到相互认同,做到相互理解,实现教育的双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