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多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据估计,目前至少有2000万以上的儿童哮喘患者。 由于哮喘的病因较为复杂,个体差异较大,症状又通常以迁延不愈的咳嗽、咯痰、喘息为主。因此,相当一部分哮喘患儿会被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等,从而贻误病情。同时,患儿家长对哮喘这一疾病认识不足,对某些防治措施还存在不少误区,导致患儿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1.识别喘息,早期发现儿童哮喘 简单地说,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儿童的气道处于高反应性,当儿童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会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如果孩子出现上述典型的症状,就要警惕哮喘的可能性,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存在喘息呢?喘息是小支气管狭窄后呼气不畅所致:在吸气时,由于胸廓膨胀,狭窄的小支气管被动扩张,气体吸入无明显障碍;但在呼气时,胸廓回缩,对狭窄的小支气管的牵拉作用消失,呼出气体不畅,孩子就开始用力呼气,气体通过狭窄的小支气管时产生震荡而发出类似“哨鸣”的高频喘鸣音,这就是喘息。如果喘息发作加重,家长可以感觉孩子在用力呼气,呼气时间延长,同时可以听到喘鸣音。有的时候,孩子鼻塞了也可以出现类似的情况,但张口呼吸时喘鸣音就会消失。 除了典型的哮喘,也有些儿童哮喘临床表现不典型,没有明显的喘息,而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这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孩子不明原因的咳嗽持续超过4周,并且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重,以干咳为主,家长要想到孩子可能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 2.不惧激素,接受规范治疗 儿童哮喘的治疗比较复杂,讲究长期、持续、规范化、个体化。目前,用于治疗哮喘的药物较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支气管扩张剂,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如
受体激动剂、氨茶碱、异丙托溴铵等;另一类为抗过敏性炎症药,能消除支气管慢性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根本上解除支气管哮喘,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色甘酸钠、酮替芬等。 其中,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等作用,是目前防治哮喘最重要的药物。但是,很多家长谈激素色变,认为长期应用激素副作用太大,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所以经常自作主张,在患儿症状好转后就擅自停药。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确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如肥胖、骨质疏松、抵抗力下降、身材矮小等。但是,现在治疗哮喘常规使用局部吸入疗法,这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作用直接迅速 吸入的药物直接与呼吸道接触起作用,不像口服或静脉用药需要经过血液循环再到达呼吸道,因而起效快、所用药物剂量小。 ●全身不良反应低 除了吸入的药物用量少以外,吸入药物还很少(最多10%)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系统,因而能更大程度地减少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 ●可以家庭治疗 由于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可方便需要长期吸入治疗患儿的居家治疗。 有些家长特别担心,长期吸入激素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对此,国外有研究显示,长期吸入激素可能会对儿童生长有一点影响,但影响不大,总的来说,使用的益处大于不用的害处。 3.明确目标,让患儿无异于健康儿童 对付哮喘,急性发作后再去治疗只能“被动挨打”,明智的做法是通过治疗后不再发作。目前,我国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指出,哮喘治疗的目标如下: ①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 ②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 ③使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 ④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⑤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⑥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最少的药物,让患儿像健康儿童一样健康生活,即使有感冒、运动等诱发因素存在,也不再出现哮喘发作。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长期、持续、规范化、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在评估患儿病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治疗方案,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对此,《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详细制定了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和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并有相应的长期控制治疗方案——五步疗法。为了确保患儿得到规范治疗,家长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的儿童呼吸科专业医生为孩子进行诊治。 就具体治疗措施而言,包括在急性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如抗炎、平喘;在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防止症状加重或反复,如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避免触发因素等。从临床经验看,哮喘的治疗需要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家有哮喘患儿的家长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坚持陪伴、督促、鼓励孩子,共同战胜疾病。